辟谣:这5个高血压误区你可别再中招了!再不清楚就凉了

文 / 湖南医聊
2019-12-20 01:05

近日,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三科来了一位老父亲推着坐在轮椅上的女儿过来找蔡华安主任看病。

聂女士今年40岁,3年前就发现自己患有血压高,但没有重视,一直以来没有服用降压药和监测血压。前段时间突发脑溢血,活动受限,到湖南省人民医院康复三科进行康复治疗。

通过详细了解及检查,康复三科主任蔡华安主任表示,聂女士是对高血压有误区,不愿意过早服药,所以长期血压过高而导致脑出血,并出现一系列症状。


目前患者或公众对高血压有很多认识误区,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治疗,必须澄清这些错误观念,科学、规范地防治高血压。

误区一:年龄越大,高血压诊断标准越高?

不对,有些高血压患者,误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随之增高是一种生理现象,认为年龄越大,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相应地越高,这一错误认识在老年人群中尤为突出,有些高血压也因此得不到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是: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高于这个标准都应该治疗。


误区二:没有不舒服就不需要治疗?

不对,血压的高低与症状的轻重不一定有关系。大部分高血压患者没有症状,有些血压明显升高,但仍没有不适的感觉,甚至发生了脑出血,才有了“感觉”。

高血压是用血压计量出来的,高血压患者应定期测量血压,不能“跟着感觉走”来估计血压。

误区三:过早服药会产生耐药性?

不会,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预防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发病风险,其远期后果越好。

误区四:治疗后血压正常了,就可以停药了?

不可以,高血压是不能治愈,只能控制。停药后,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对心脑肾靶器官的损害将更严重。

正确的做法是,在长期的血压控制达标后,小心地逐渐减少药物的剂量和种类,在减药的过程中还应当监测血压的变化。


误区五:降压只要吃药就行?

不对,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之上,两者缺一不可。吸烟、过量饮酒、高盐饮食等不良习惯不加以控制,继续损害血管,药物再好也难有良效。正确的做法是除合理用药外,必须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蔡华安主任提醒,在生活中多数高血压患者通常是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不少患者根本不知道自己血压高,故高血压被称为“无声杀手”,建议正常成人每2年至少要测量血压1次。

(编辑ZS。部分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人民医院 康复三科 荣海艳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