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也会导致高血压
流行病学调查说明,血压在正常范围高限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血压比正常人上升得更快,这种与年龄有关的“轨迹现象”不是药物所能治愈的,它只能通过药物来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
其实大多数高血压难以根治,是因为导致发病的饮食、性格、肥胖等因素难以有效改善。如果可以做到均衡膳食,减肥减重,性格温和,血压是可以降下来的。
降压药只能把血压控制到一个安全的范围,但病根还在,病根不解决,药一停血压又上去了,所以,要重视这些因素。因此,在长期服药的基础上,还需要戒除不良习惯,才能更好地控制血压以及减少高血压的相关并发症。
图片来源:站酷海洛plus
我们治疗高血压,目的是使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从而降低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等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减少死亡的风险。如果高血压患者停了药,血压会再次升高,血压波动过大很可能会加速、甚至会导致心脑血管事件发生。
高血压的并发症1
心衰
动脉血管内压力过高→心脏排血的阻力增大→心室需要用更大的力气泵血→心室肌肉过度发达(心室壁肥厚)。肥厚的心室壁运动会变得呆滞,对心脏泵血功能造成影响,严重时可因心脏舒张能力变差导致心衰。
2
房颤
动脉内压力过高,可导致心腔内压力增高,久而久之会导致心房扩张。心房扩张后特别容易发生房颤,后者是一个很棘手的疾病,处理不好会导致心衰或脑梗塞。
3
心肌梗死、脑梗死
高血压会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炎症,造成血管内皮破裂,从而形成血栓,如果病情继续恶化,那血管内皮频繁的破裂,血栓发展就越来越大。
此时血栓极易脱落,脱落之后,如果随血液到了一些重要的地方,比如冠状动脉、脑动脉中,把血管堵住了,就会造成那一块地区供血不足。我们的大脑和心脏都需要消耗非常多的能量,一时间缺血缺氧,就非常危险,轻则细胞无法正常工作,重则凋亡。这也就是心梗和脑梗。
有些病人可能在出现高血压并发症如心肌梗塞、心力衰竭后,血压降至正常,但此并非高血压已“治愈”,而是已到了高血压的失代偿期。
极少数病人在用药使血压得到控制后,也可能在一段时间内血压未升高,但体内的与高血压有关的并发症仍在发展,尤如一个“无声的杀手”。
高血压对人体的作用,有点像“温水煮青蛙”,虽然适应了逐渐的“量变”,但也要预防“质变”的发生。
高血压是一种“生活方式疾病”,很多日常行为习惯是高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
1
高钠低钾饮食
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普通人每天钠盐摄入量为5克,而我国居民平均每天钠盐摄入量为8~15克;世界卫生组织推荐每人每天钾的摄入量为3.51克,而我国人群每天钾的摄入量只有1.89克。
2
超重和肥胖
超重和肥胖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是体重正常人群的2.5~3.0倍,尤其是中心型肥胖。
3
过量饮酒、吸烟
高血压的患病率随饮酒量增加而增加。过量饮酒包括危险饮酒(单次饮酒量:男性41~60 g,女性21~40 g)和有害饮酒(单次饮酒量:男性60 g以上,女性40 g以上)。
吸烟可增加动脉粥样硬化,为高血压危险因素。
4
长期精神紧张
人在紧张、愤怒、惊恐、压抑、焦虑、烦躁等状态下,体内交感神经兴奋,从而升高血压。
其他危险因素也与高血压发病相关:
遗传
30%~50%高血压患者有遗传背景。
年龄因素
40岁以上者发病率高,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
药物影响
避孕药、激素、消炎止痛药都会影响血压。
其他疾病影响
肥胖、糖尿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
诊断了高血压病的患者,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降压药,“积极改善生活方式,遵照医嘱规律服药”才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但高血压患者也没有必要悲观,通过合理的治疗,高血压可以得到有效控制,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明显降低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