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高达220/160mmHg,最终病因却是
血压那么高,是什么引发的呢?
病例简介
患者为一位15岁少女,家属发现其瘫倒在家里,呼之反应迟钝,不能言语,随送至当地医院,送医途中出现两次肢体抽搐伴意识丧失、双眼上凝视,醒后不能回忆。
当地医院查:头颅MRI示两侧侧脑室旁及胼胝体、延髓内异常信号;脑电图示中重度异常脑电图;血压最高达220/160 mmHg,腰椎穿刺显示脑压升高,细胞数正常,蛋白1.5g/l;血常规示白细胞较高16.64×109/l 。考虑急性播散性脑脊髓膜炎,继发性癫痫,予以抗感染,抗癫痫及降压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50/100 mmHg左右;患者肢体抽搐未发作,意识清楚,间断稍烦躁,反应稍迟钝,仍时有昏睡。
故转入本市某家医院神经内科,复查脑电图示双侧见大量散在和阵发性中波幅4-7HZ的尖波和慢波,头颅MRI增强示胼胝体体部少许异常信号灶,考虑变性可能;复查腰穿脑脊液显示基本正常;排除脑膜炎,考虑癫痫继续予以丙戊酸钠治疗,患者未再有发作。
但入院后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仍控制欠佳140-150/90-100 mmHg,查肾功能正常,尿蛋白++,血钾2.56 mmol/l,血钠124 mmol/L,血醛固酮306.7 pg/ml,全主动脉CTA主动脉,肾动脉均未见异常,但可见左肾上腺增粗。故为求进一步诊治,我科门诊就诊。
- 癫痫发作,但是否与高血压有关?
- 癫痫导致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导致癫痫?还是两者之间无关?
- 患者低血钾,醛固酮偏高,肾上腺稍增粗?是否考虑原醛?
这个患者的诊断?
下一步应该怎么做?
其实,这个患者无论是脑电图的变化,还是头颅MRI的异常,都是典型的高血压脑病表现。故可以用高血压一元论解释所有现象。
但患者高血压的原因确实尚未查清。
对于年轻患者,血压最高达220/160 mmHg,必须首先考虑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进行的继发性高血压分类我们都已耳熟能详。
然而,其中大多数原因都比较少见。
按照发病率,常见的几种原因包括:肾实质性高血压
血清肌酐浓度升高和/或尿液分析异常提示存在肾脏疾病导致的血压升高。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多于中年发病,青少年少见。指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醛固酮,导致体内潴钠、排钾、血容量增多、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受抑。临床主要表现为高血压伴或不伴低血钾,可测定血浆醛固酮与肾素比值初步筛查,行盐水试验或卡托普利试验确诊,行肾上腺CT及肾上腺静脉取血分型。
肾动脉狭窄
肾动脉狭窄主要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的患者中,由于肾灌注减少,导致RAAS系统的过度激活,在高血压的同时也会伴有低钾血症。
甲状腺疾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均能引起高血压,根据甲功检查结果及血钙浓度可为此类疾病提供线索。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最常发生在睡眠时鼾声较大的肥胖男性中。
嗜铬细胞瘤
如果有阵发性血压升高(可能在长期稳定高血压基础上发病),特别是伴有头痛(通常为搏动性头痛)、心悸和出汗三联征时,应怀疑有嗜铬细胞瘤。
库欣综合征
库欣综合征(包括糖皮质激素所致库欣综合征)通常有下列典型的体格检查结果:满月脸、向心性肥胖、近端肌无力和瘀斑。
主动脉缩窄
主动脉缩窄的是年幼儿童出现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但首次发现可能是在成人期(影像 1A-B)。典型的表现是上肢高血压,股动脉搏动减弱或延迟(肱-股延迟),或者下肢动脉血压低或测不出。
口服避孕药
— 口服避孕药通常会使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升高,但也可诱发显性高血压。
虽然这个患者在外院查了醛固酮偏高,但由于患者为未成年人,故醛固酮本身水平较成年人高,另外患者查醛固酮的时候,仍在服用厄贝沙坦氢氯噻嗪等影响肾素-血管紧张素受体(RAS)的药物,故我科门诊予以换成缓释异搏定+特拉唑嗪,并予以补钾,4周后重复检测肾素,醛固酮水平。并收治入院对其他继发性因素予以排查。
筛 查
血电解质:钾2.56 mmol/l尿常规:酮体1+ 蛋白质2+肾功能:尿素4.66 mmol/l 肌酐51.0 umol/l 尿酸213 mmol血皮质醇:701.2 nmol/l ;ACTH:12.25 pg/ml血浆肾素活性基础 4.89 ng/ml/h ;血浆肾素活性激发 7.86ng/ml/h ;醛固酮 (基础) 435.05↑ pg/ml;醛固酮 (立位)739.71↑ pg/ml;尿醛固酮 (Aldo)24.44↑ug/24h尿 24小时尿量 1300 ml 儿茶酚胺:尿游离肾上腺素 6.87 ug/24h 尿游离去甲肾上腺素 58.54 ug/24h 尿游离多巴胺 187.22 ug/24h 血去甲变肾上腺素 28.7 pg/mL 血变肾上腺素 20.0 pg/mL抗核抗体十三项、免疫十一项:阴性、红细胞沉降率 9 mm/h甲功:三碘甲腺原氨酸(T3)2.30 nmol/L 甲状腺素(T4)95.52nmol/L 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6.07↑pmol/L 游离甲状腺素(FT4)12.89pmol/L 促甲状腺素(TSH)1.7399U/mL 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b)194.73↑ IU/mL 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4.91 IU/mL影像学检查
腹部彩超:左肾轻度积水,左肾回声欠均匀,肝脏、胆囊、胰腺、脾脏、右肾未见明显异常;双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外院)头颅+颈部+胸主动脉+腹主动脉CTA+SWI:未见明显异常。
ABI 1.2左,1.16 右;PWV 1434左,1478右
入院后经查
患者无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血尿皮质醇均正常,排除库欣综合征;
无阵发性心悸、大汗、头痛,血尿儿茶酚胺均正常,排除嗜铬细胞瘤;
无怕热、多汗、消瘦,化验甲功正常,排除甲状腺疾病相关性高血压,患者ABI正常,外院全主动脉CTA正常,排除主动脉缩窄。
患者有低血钾、高醛固酮血症,但患者肾素活性升高,ARR小于300,排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考虑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这个患者为典型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但外院肾动脉CTA又是正常的,下一步应该怎么处理?
虽然外院行全主动脉CTA,其中提示双肾动脉未见狭窄,但CTA仅对近段血管显示清楚,对分支小血管可能会漏诊,且患者有典型的继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表现,故肾动脉狭窄不能完全排除,所以先予以肾图检查。
肾图:右肾灌注减弱,左肾GFR:87.1 ml/min,右肾GFR;16.4 ml/min
图1 肾图检查结果
肾图提示右肾灌注减弱,GFR明显降低,因此应高度怀疑肾性或肾血管性高血压可能,因此患者进一步接受了肾动脉造影检查,结果提示:右肾动脉近段90%局限性狭窄;左肾动脉近段无狭窄。
图2 右肾动脉检查
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炎及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患者青年女性,炎症及免疫指标均未见异常,因此考虑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可能性大。该患者接受了右肾动脉球囊扩张术,术后无残余狭窄(见图3)。术后第二天患者血压就恢复正常,停用降压药物。
图3 右肾动脉球囊扩张术后
关于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纤维肌性发育不良(fibromuscular dysplasia, FMD)是非炎症性、非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可导致动脉狭窄、闭塞、动脉瘤、动脉夹层和动脉迂曲。几乎所有动脉床中都可出现这些表现。
最常受累的动脉是肾动脉和颈内动脉,其次是椎动脉、内脏动脉和髂外动脉,其中肾动脉受累的几率为75%-80%。多数大型病例系列研究显示,约90%的病例是女性。而在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中,35%-50%的儿童和5%-10%的60岁以下成人存在FMD。
动脉中膜纤维组织增生是最常见的发育不良病变,占纤维肌病变的80%以上。在血管造影检查中,中膜纤维组织增生具有典型的“串珠样”表现。其原因是纤维肌网和动脉瘤样扩张节段交替出现。然而,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高血压是肾动脉FMD最常见的表现。肾灌注下降激活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其会直接影响钠排泄、交感神经活性、肾内前列腺素浓度和一氧化氮生成。以上变化最终导致肾血管性高血压。
头颅动脉FMD会引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卒中等疾病。内脏血管FMD则会引起慢性肠系膜缺血、肠绞痛等疾病。
FMD的诊断依赖影像学检查,其血管造影表现为分为多灶性(多发受累动脉呈“串珠样”改变)和局灶性(影像学显示同心性、平滑的条带状局灶性狭窄或管状狭窄)。本例患者即属于局灶性病变。
FMD引起的继发高血压的治疗优选药物治疗,鉴于其RAAS激活的特点,优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抑制剂(ARB),血压控制不良可加用其他降压药物。
使用三种以上降压药仍控制不佳时,可考虑血运重建治疗,多数患者可直接采用球囊扩张,通常,只有在进行球囊扩张时导致动脉夹层,或少数情况下在血管成形术期间发生肾动脉穿孔时,才放置支架,解剖学条件不适合球囊扩张术时,也可以选择外科手术治疗。
不过,随着血运重建技术的进步,其治疗风险逐渐减小,血运重建的时机选择也可以更加积极。
本例疾病给我们的启示青少年高血压其中继发性高血压占50%,一定要筛查继发性高血压。
对于诊断癫痫的患者,要注意测量血压。高血压脑病的患者临床可能表现为癫痫样发作。
肾动脉狭窄是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青少年中病因以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及大动脉炎多见。纤维肌性发育不良导致的肾动脉狭窄,优选球囊扩张术,支架治疗只是作为球囊扩张术后出现内膜撕裂,或弹性回缩明显等补救措施。
参考文献:
[1]Gornik HL, Persu A, Adlam D, et al. First international consensus>[2]Olin JW, Gornik HL, Bacharach JM, et al. Fibromuscular dysplasia: state of the science and critical unanswered questions: a scientific statement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Circulation 2014; 129:1048.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