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的“救命恩人”找到了,医生:家中常备一水,清血栓,防脑梗

文 / 猫闲娱乐
2019-09-07 10:19

数据显示,高血压有诸多的并发症,其中以中风最为常见。

且,因高血压导致中风的病人比无高血压中风的病人高出4~7倍。血压高与中风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成正比。

高血压会使血管的张力变大,也就是将血管"绷紧",时间长了,血管壁的弹力纤维就会断裂,引起血管壁损伤。

若脑动脉出现病变,患者的血压突然升高,就会诱发脑出血;若病人的血压突然下降,就会发生脑血栓。

如果高血压得不到有效的治疗,或者断断续续地治疗,导致血压没有很好控制,都容易引起中风。

血压高的人,身体若出现5种症状,十有八九是脑中风,早查CT

症状一:经常头痛

血压升高也会出现头晕、头痛的现象。

但,高血压的头痛与中风来临前的头痛有些不一样。

若,中风要来,就会出现非常突然且剧烈的头痛,并且此头痛的现象会越来越严重。

如果,高血压患者近期频繁的头痛,还伴随着头晕,就要特别当心。

症状二:打哈欠

人在困倦时会出现打哈欠的现象,特别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脑血管供血不足,血液携氧能力下降,就会出现打哈欠的现象。

中风来临前,必然会经历脑血管变窄的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很可能就会频繁的打哈欠。

有调查显示,中风发病前的一周左右,80%以上的患者都有频发打哈欠的症状。

症状三:一侧手脚不利索

中风最明显的症状就是一侧的肢体活动障碍,比如:一边的脸麻、一侧的手麻、单侧的腿麻等等。

很多中风患者在发病之前,可能会出现短暂的麻木现象。

如:拿筷子时突然掉落,走路的时候腿突然发麻,又或者舌头麻了说话不利索等等。

如果高血压患者有这些情况一定要尽快看医生。

症状四:流鼻血

高血压患者若在经历过剧烈的血压波动后,会出现流鼻血的现象。

其原因是由于血压波动剧烈,就会导致脆弱的毛细血管发生破裂,而鼻腔中的毛细血管更丰富,如果鼻腔中的毛细血管破裂也就是出鼻血了。

一旦高血压出现流鼻血的情况,就一定要及时看医生。

症状五:睡眠不好

血压高的人,容易出现失眠的现象,如果近期出现频繁的入睡困难、睡着睡着容易醒,怎么睡也不踏实等情况,就需要当心是否是血压波动太频繁。

若还出现了血脂高的现象,就更要当心是不是中风即将来临。

稳定血压,防中风,做好4招

第一招:补充抗氧化剂

血管老化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重要因素。

血管为器官输送养分的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自由基,它就像一片片锋利的“小刀”,不断伤害着血管内皮,加快血液内栓子的形成,还会使血管壁越来越薄弱。而血压高的人,薄弱血管就更容易受到冲击,从而诱发脑梗、心梗,或肾栓塞等。

而抗氧化剂,可以抑制并消灭自由基的活性,减慢血管老化速度、保持血管弹性。

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玲珑菊、绿茶不仅富含抗氧化剂,还富含茶多酚。其中玲珑菊含量更为丰富,每天6朵烹茶、煮粥,有利于辅助降低血压,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发生几率。

第二招:有氧运动

血压高的人,不要做动作过猛、体位变化幅度过大的运动。

推荐高血压做到这四种有氧运动:

慢跑或长跑:每天坚持慢跑15-30分钟,可使血压平稳下降。

太极拳:调查显示,长期练习太极拳的50-89岁的人,血压平均值明显低于普通老人。

散步:在户外、空气比较新鲜的地方散步,舒张压可明显降低。

瑜伽:研究表明,每天进行90分钟的瑜伽锻炼,不再有胸闷气短的现象。

第三招:谨记"三个半分钟"

早上起床时,睁开眼,需平躺半分钟;

再在床边坐上半分钟;

然后,双腿下垂沿半分钟,最后在下床。

临床研究:脑血栓、脑溢血、心脏猝死等常发生在清晨起床阶段。

此外,起床上厕所时,因为体位的突然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特别是老年人的神经调节慢,更容易发生危险。

"三个半分钟"给人的身体一点缓冲时间,关键时刻能救命!

第四招:五字按摩控压法

擦:用双手的手掌摩擦头部两侧各36次。

抹:用双手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从前额中间向两侧抹到太阳穴,各抹36次。

梳:双手十指微屈,从前额发际开始,经过头顶,梳至后发际36次,也可用梳子。

滚:双手握拳,拳眼对着相应的腰背部,上下稍稍用力滚动36次,滚动的幅度尽可能大一些。

揉:两手掌十字交叉重叠,贴于腹部,以脐味中味,顺时针、逆时针各按揉36次。

按:按摩风池穴、劳宫穴、合谷穴、内关穴等穴位各36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