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高血压主要是低压高,听说更难治,是真的吗?”
很多朋友都有这样的一个口头语:人家说“如何如何”,有人说“如何如何”,至于这些听来的所谓“科学道理”中,科学性有几分,说的到底对不对,却从来懒得去分辨和确认。在对待健康的问题上,这种态度是要不得的,道听途说,并不能真的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有人说:低压高比高压高更危险,更难治。我们听到这样一句话,首先不是应该问为什么低压高就比高压高危险,这种问法,首先已经确认了这句话为真,而我们首先应该问的,应该是:真的是这样吗?实际上,在高血压控制方面,不管是低压高还是高压高,都应该值得引起重视。但多数情况下,在高血压初期,或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身上,出现低压偏高几率更大;而老年高血压患者中,低压不高,而出现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患者,则占有很大比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简单来说一下什么是血压的“高压”和“低压”,我们测量血压的两个值,通常一个是在心脏收缩时,血液从心脏外流入外周动脉血管以及身体各个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时,血液对血管壁形成的压力,这时血液流出心脏,对外部血管形成的压力较大,也就是我们测得的“收缩压”,通常也称之为“高压”;而当心脏舒张时,血液回流心脏,此时我们的血液循环系统仍然要保持身体的脏器供血,此时为了保持供血,血管壁保持的较小的压力叫做舒张压,也叫做“低压”。对于高血压发病初期,或还未确诊高血压,但血压偏高的中青年朋友,之所以更容易出现低压高的问题,是因为肥胖,血脂高导致血液粘稠、心率快、神经调节等多个方面的问题,导致回流心脏的血液不够充足,而导致滞留血管中的血液较多,从而导致了舒张压偏高的问题,而舒张压偏高,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我们的血管弹性还不错,血管衰老程度不严重。当然也并不是说低压高比起高压高来就风险更小,实际上,长期低压高,正是导致血管失去弹性,动脉出现硬化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出现舒张压偏高或者高血压低压偏高情况的朋友,应当尽早的对血压进行干预控制,通过生活调理和合理的用药,把血压高压低压都控制好,才能够有效的减缓动脉硬化的速度,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而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朋友来说,往往存在低压不超标,甚至低压偏低的情况,而出现这种问题的朋友,往往是那些没有及时控制和干预高血压的朋友。这都是因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朋友,血管衰老硬化的情况往往比较严重,这时候我们的低压,想高也很难高起来啦。对于这样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老年朋友,此时再谈低压高的风险就没有太大意义了,而主要应该关注的收缩压的控制问题,如果收缩压能够有效的控制到130以下,而舒张压也不会降的太低(不低于60),对于老年高血压患者朋友来说,是很理想的,而如果舒张压比较偏低,把收缩压控制到130,低压都降到了四五十的情况,那么不妨把收缩压的控制目标适当放宽一些,控制到140以下也是可以的,对于一些高龄老年人,只要身体耐受,收缩压控制在150以下,也是理想的。之所以对于老年人高血压患者,要更注重控制好收缩压,一方面是为了减少收缩压高带来的心脏健康危害,另一方面,对于减少脑卒中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再来简单说一下另一个问题,低压高“更难治”吗?低压高之所以“难治”,是因为很多高血压初期的中青年朋友,身体很好,没有任何不适感觉,也就不愿意为了控制高血压而去改变自己的重口味(高盐饮食),改变自己的懒惰习惯(不爱运动),控制自己的体重,戒烟限酒,这些方面都不注意,低压高当然很难降下来,如果能够做到严格自律,再加上合理的药物干预,低压高一定也没有那么“难治”。总之,不论是低压高,还是高压高,还是两个都高,发生的人群有所差异,对于身体的健康影响也各不相同,无论如何,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都应该尽量的做到早干预,早治疗,尽早的把高压和低压都科学合理的控制好,才能够真正的减少高血压带来的心脑肾健康危害,才能够生活的更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