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知识】高血压的危害及防治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压力较大,加上活动减少,饮食丰富,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高血压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高血压病患者由于动脉压持续性升高,引发全身小动脉硬化,从而影响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造成各种严重的后果,其中以心、脑、肾和外周血管的损害最为显著。
高血压的危害
1心脏损害
高血压对心脏的伤害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心脏血管的损害。高血压主要损害心脏的冠状动脉,逐渐使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而发生冠心病。左心室负荷增强,心肌强力增加,心肌耗氧增加,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时,冠状动脉血流储备功能降低,心肌供氧减少,因此出现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二是对心脏本身的损害,动脉压力持续性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形成代偿性左心室肥厚。易发生心室肥大,进一步导致心脏扩张。而高血压所导致的心脏损害可以导致心律紊乱,心力衰竭和心源性猝死等。
2脑血管损害
头晕和头痛是高血压最多见的脑部症状,大部分患者表现为持续性沉闷不适感,经常头晕可妨碍思考,降低工作效率,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尤以近期记忆力减退为甚。临床上高血压引起的急性脑血管疾病主要有脑出血、脑梗死等。脑出血的病变部位、出血量的多少和紧急处理情况对病人的预后关系极大,一般病死率较高,即使是幸存者也遗留偏瘫或失语等后遗症,患者致残。
3肾脏损害
高血压与肾衰竭有着密切而复杂的关系,一方面,高血压引起肾脏损害;另一方面肾脏损害恶化高血压的预后。一般情况下,高血压病对肾脏的损害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由于肾脏的代偿能力很强,开始惟一能反映肾脏自身调节紊乱的症状就是夜尿增多。长期高血压可导致肾动脉硬化。当肾功能不全进一步发展时,尿量明显减少,血中非蛋白氮、肌酐、尿素氮增高,全身水肿,出现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肾脏一旦出现功能不全或发展成尿毒症,损害是不可逆转的。
高血压的防治
1生活方式改善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上应遵守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同时要注意食物的品种要多样化,要吃各种各样的食物;其次要注意各种食物之间数量或比例搭配。高血压的发病率与食盐摄入量呈正相关,从预防高血压的角度应注意适当控制食盐的摄入量<6g/日。
运动除了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的生成外,同时增强肌肉、防止骨骼与关节僵硬的发生。运动能增加食欲,促进肠胃蠕动、预防便秘、改善睡眠。有氧运动可以降低血压,如散步、慢跑、太极拳、骑自行车和游泳都是有氧运动。
吸烟导致高血压。这是因为烟叶内含有的尼古丁、焦油等物质会促使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一直处于兴奋状态。使心率加快,带动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小动脉收缩,导致血压升高。同时还会刺激血管反射性地收缩,引起血压升高。
高血压患者可发生焦虑抑郁障碍,患者会感到紧张、焦虑、愤怒,而抑郁情绪又常导致血压急剧升高。这些不良心理因素又都有可能诱使血压增高。患者应当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方式,培养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的良好适应能力,避免情绪激动及过度紧张。尽可能防止高血压的发生。
2药物治疗
当病人确认罹患高血压以后,大部分患者需要药物降压。积极控制血压并同时阻止引起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当非药物方法对血压的控制失效后,则需要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药物。推荐的降压药物主要有: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以及低剂量固定复方制剂等。应根据不同的病人情况来合理用药。
本文撰稿系兰州大学第二医院 余静
余静,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脏病学系党总支书记,高血压病科主任。兰州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内科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