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忽高忽低,是不是意味着患病了?医生这么说

文 / 养生细谈
2019-07-13 22:53

血压是人体重要的生命体征,血压过高会增加血管、肾脏、视网膜等靶器官损害,血压过低会导致重要器官组织关注不足。但如果血压忽高忽低,即使血压不高,也会显著增加肾脏、视网膜、血管损害。

那么,血压忽高忽低,是不是就一定意味着患病了呢?

答案是否定的。

血压变化具有节律性,每日表现为“双峰一谷”,上午6-10点与下午4-8点血压可攀至高峰,夜间2-3点则跌至低谷,从整体变化来看,每日血压会出现忽高忽低的现象,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但如果血压在部分时间段超过140/90mmHg,但在部分时间段又低于90/60mmHg,这种现象则属于病理变化。这种现象可由老年性高血压引起,也可由继发性高血压引起。

老年性高血压由于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弹性减退,大动脉储备作用减弱,血压节律性下降,可出现收缩压升高,同时易出现直立性低血压或餐后低血压,以及夜间低血压或高血压。

老年性高血压患者需注意,体位由卧位变为立位时,应避免速度过快,立位时出现低血压症状后,应采取坐位或卧位缓解症状;避免过度饮食,餐后避免剧烈运动;降血压建议选择长效降压药,但应缓慢降压,血压降速不宜过快,血压不宜过低,以减少血压波动造成的不利影响。

继发性高血压也可引起血压忽高忽低,如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由肾上腺髓质肿瘤或髓外肿瘤释放过多儿茶酚胺(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引起,导致血压骤升,可出现头痛、心悸、面色苍白、多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但在高血压间歇期,部分患者却可出现直立性低血压。

这种情况下,应进一步完善儿茶酚胺、肾上腺CT等相关检查明确诊断。嗜铬细胞瘤通过手术治疗,切除肿瘤以后,血压可恢复正常,血压忽高忽低的现象也会得到消失或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