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飙升至290 mmHg 专家层层解析破真相

文 / 健康界媒体
2019-07-02 17:37

面对血压飙升至290 mmHg的患者,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谢桥涛教授层层剖析,最终发现氟比洛芬酯和利福平“罪魁祸首”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谢桥涛教授

谢桥涛教授告诉我们,氟比洛芬酯是目前已知的作用极强的NSAIDs,“其抗炎作用和镇痛作用分别是阿司匹林的250倍和50倍,但NSAIDs会引起血压升高,并可拮抗β受体阻滞剂、利尿剂、RAAS抑制剂的降压作用。”而利福平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尤其对结核杆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该药也是肝药酶诱导剂,可提高肝药酶代谢活性,加快硝苯地平、氨氯地平、非洛地平、维拉帕米及RAAS抑制剂等多种药物的代谢速率,降低药物血药浓度。

这个精彩报告来源于2019全国基层心血管病综合风险管理大会暨第十届全国高血压基层防治大会。100多位著名专家就高血压管理、溶栓/抗凝/心衰、血脂/代谢管理、互联网 远程医疗操作、技能操作及报告解读、综合防治等专题与广大医生进行了分享交流,为中国心血管病防治献计献策。健康界就会议部分精彩讲座进行整理,与大家分享。

基层高血压诊疗现状

心脑血管疾病是全球首位的致死和致残原因。在中国,心脑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占总死亡人数的40%以上。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宇清教授指出,国家将高血压管理纳入社区卫生服务中是里程碑式的转变。“80%高血压应在基层就诊,但基层医生状况不容乐观,61万个乡村100多万名乡村医生的待遇和技能亟待改善。”上级医院配合帮扶、政府出台相应政策、医疗机构本身建立有效的评估制度,张宇清教授认为这些有效举措对基层高血压管理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老年高血压患者管理篇

针对目前老年高血压患者易被多重因素影响,难以长期保持血压平稳这一现象,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宣武医院华琦教授认为,广大医生应充分了解患者的特点,重视基础疾病防治,积极纠正可能的诱因及不良生活方式或不利于身心健康的行为习惯。在药物选择上,应遵循小剂量、长效、联合、适度、个性化的原则。“大家要积极推进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综合管理。”华琦教授呼吁道。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新军教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张新军教授分享了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评估要点,包括总体心血管风险等级、异常波动性血压、老年综合评估、低舒张压问题评估。他强调,老年综合评估、衰弱评估在高血压管理和心血管风险管理中意义非凡,降压治疗与危险因素干预、靶器官保护、合并症治疗同等重要,血压管理应以控制心血管风险为导向和目标。

心率、心衰篇

中国高血压患者心率干预的切点定义为静息心率>80次/分,24小时动态心率>75次/分。山西省心血管病医院朱利军教授就高血压患者的心率管理进行了介绍,单纯高血压伴心率增快的患者建议首选非药物干预,包括渐进性地增加体育锻炼(尤其是有氧运动)、膳食干预、体重控制、戒烟戒酒等,药物治疗首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比索洛尔)。

对高血压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主动脉夹层及快速心房颤动(心室率增快)的患者,如经非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可选择兼有降压和控制心率双重作用的药物(如β受体阻滞剂),不能耐受者可用非二氢吡啶类CCB,按照相应指南将其心率控制到靶心率。

“同时还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禁忌证。”朱利军教授提醒,β受体阻滞剂优先推荐心脏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不仅可以实现心率、血压的双重管理,还可有效控制夜间血压与晨峰血压,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

基层慢性心衰的诊疗如何规范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韦丙奇教授从3个方面分享了自己的经验:

(1)全面准确把握心衰的病情是正确治疗的基础;

(2)急性心衰,需在严密监测病情情况下,综合把握好药物和非药物治疗的时机、剂量和联合应用;

(3)对慢性收缩性心衰,需在全程管理和定期复查情况下,进行规范化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并不断优化药物剂量。

山西医学科学院山西大医院李学文教授对《2018中国心衰指南》进行了解读。“充分与国际接轨,汲取2014年以来国际上药物和器械的最新研究证据;保持中国特色,充分结合国内有代表性的临床循证医学证据;内容详实,全面覆盖心衰发展的全程诊疗;图文结合,便于阅读与实践。”李学文教授对指南的4大特色进行了总结。

血脂、代谢管理篇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

糖尿病前期是指空腹或餐后血糖介于正常人和糖尿患者之间的一种过渡状态,包括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耐量异常(IGT),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子。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李光伟教授梳理了近日有关“糖尿病前期”争议的原因和看法,并分享了最新的大庆研究结果。尽管生活方式干预在IGT人群中能降低糖尿病发生率的证据不容质疑,但是这种干预在单纯IFG或HbA1c(糖化血红蛋白)升高的肺IGT人群中是否奏效仍不明确。

面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空军特色医学中心刘丽芳教授表示,选择降压药物时既要考虑降压效果和靶器官保护作用,还应注意到所需药物对糖代谢的影响,推荐ARB/ACEI为治疗的首选降压药物。

而在降糖方面,二甲双胍、α-糖苷酶抑制剂或胰岛素促泌剂可作为单药治疗的选择,其中二甲双胍是单药治疗的首选。对于血糖控制不佳的这类患者,在二甲双胍等标准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优先选择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证据的降糖药物(如利拉鲁肽和恩格列净)治疗。

基层机构如何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党爱民教授指出,支气管哮喘及气道痉挛状态、急性心力衰竭及窦性心动过缓、高度窦房阻滞及房室传导阻滞、未安装起搏器的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患者是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禁忌证。基层机构如何合理使用β受体阻滞剂?党爱民教授具体指出:

(1)在使用β受体阻滞剂之前,应认真评估伴随疾病、合并用药,根据年龄、体重、肝肾功能等临床状况,从而决定β受体阻滞剂的种类和剂量。并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滴定剂量直至达到目标心率。在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症状变化,监测血压、心率、肺内啰音及体重的变化;

(2)高血压患者若初次使用β受体阻滞剂,坐位心率不应低于60次/分,卧位心率不应低于55次/分。在β受体阻滞剂治疗过程中,心率<55次/分应减少剂量并密切观察心率及病情变化;

(3)慢性阻塞性肺病和气道反应性疾病的高血压患者,如能耐受,可使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高血压患者合并缺血性外周血管疾病时,可使用α、β受体阻滞剂或高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夜间心率慢的患者,应选用短半衰期β受体阻滞剂晨起服用,如美托洛尔平片;肾功能不全患者优选脂溶性β受体阻滞剂;肝功能不全患者优选肾脏或肝肾均能代谢的β受体阻滞剂。患者如无特殊理由,不应突然停用长期服用的β受体阻滞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