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血压根在这里,防治高血压的这些要点,必知!

文 / 老年日报
2019-06-04 16:48

高血压分为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大部分原因不明的高血压均为原发性高血压,但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也不容小觑,据统计已达到15%,尤其是在儿童和不到40岁的年轻成人患者中,继发性高血压占比分别高达50%和30%。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内分泌性高血压就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

人的内分泌系统包括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及肾上腺等器官,同时包含分散存在的内分泌组织,如胰腺内的胰岛、睾丸内的间质细胞、卵巢内的卵泡细胞及黄体细胞。其中一些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可能引起血压升高,比如肾上腺皮质激素、儿茶酚胺、生长激素等。如果体内出现能分泌这些激素的肿瘤,或因其他因素导致升压激素分泌增多,就可能出现高血压。这类高血压部分合并低血钾,有些则不会有任何临床症状,需要专科医生进行鉴别。

根据美国内分泌协会的推荐,高血压患者如出现以下情况,建议进行内分泌性高血压筛查:持续性高血压(血压>150/100毫米汞柱,3次);联合使用3种常规降压药物(含利尿剂),血压仍大于140/90毫米汞柱;联用4种及以上降压药才能将血压控制在140/90毫米汞柱以下;高血压伴自发性或利尿剂所致的低血钾;高血压伴肾上腺意外瘤;高血压伴呼吸睡眠暂停;有早发高血压家族史或有早发脑血管意外(低于40岁)的高血压;有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一级亲属,且患有高血压。

在确诊内分泌性高血压后,多可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进行治疗。比如,肾上腺肿瘤、垂体瘤等原因引起的高血压,可以在手术去除病因后,最终获得治愈,同时减缓甚至阻断高血压并发症,延长生命。

高血压不等于高血压病

人们对高血压并不陌生,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高血压”和“高血压病”虽一字之差,却略有不同。临床上有时也会对高血压和高血压病有所混淆。

凡是血压超过140/90毫米汞柱,就可看作是不正常升高,且达到高血压标准。导致血压升高的因素很多,比如心肌缺血、肾动脉狭窄、主动脉狭窄、血管狭窄等,是原发高血压;其他一些非血管疾病,如甲状腺功能障碍、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也可能导致血压升高,为继发高血压。无论原发还是继发,只要是能找到原因的血压升高,都叫高血压,表明的是一种状态;高血压病则是指无法找到明确原因的血压升高。这两者在概念上有差异,临床治疗中也有不同,前者可以对因施治,后者则只能依靠药物缓解症状。

防治高血压 八大注意事项需谨记

正常人的血压随内外环境变化,在一定安全范围内波动,高血压则是在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达到收缩压大于等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大于等于90毫米汞柱的水平。高钠膳食、年龄、超重、肥胖、饮酒、精神紧张、家族史等,是我国多数高血压患者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如不及时有效治疗高血压,会影响重要脏器如心、脑、肾的功能,最终导致这些器官功能衰竭,危险不容小觑。

高血压的治疗分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两种。前者指患者应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减少钠盐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度运动、控制体重、缓解压力等。这些非药物治疗的方法虽然重要,但降压效果有限,临床工作中发现,多数高血压患者还是需要依靠服用降压药来控压的,下面给出防治方面的八个注意事项。

1.血压高了及时就诊。

门诊中,经常碰到有些病人几年、甚至十几年不吃降压药,最终因高血压导致了严重并发症(如急性心肌梗死、脑出血、急慢性肾功能衰竭),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临床发现,早期服药能减少血压升高对心脏、大脑、肾脏和血管等器官的损害,延缓甚至不发生并发症。

2.别擅自用药。

高血压的发生机制非常复杂,每个患者都不同,治疗要遵循个体化原则,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你的降压药。千万不要自己到药店买药,或周围同事邻居吃什么药就跟着吃。

3.不要迷信保健品。

不少高血压患者迷信服用保健品能降压,宁愿相信广告宣传,也不愿到医院治疗。其实,大多数保健品所谓的能“降压”,都是噱头,毫无作用。日常生活中,千万不能用保健品代替降压药。

4.普通高血压患者不需要输液治疗。

除高血压急症外,一般的高血压病不需要输液治疗,口服降压药就足够了。相反,不必要的输液会增加感染和血管损伤风险,甚至使血压升高。

5.降压应以“平稳”为主。

降血压并非越快越好,多数高血压患者应根据病情在数周至数月内将血压逐渐降至目标水平;年轻、病程较短的患者,降压速度可快一点;老年人、病程较长或已有并发症的患者,降压速度则应慢一点。

6.不要随意停药。

不少患者觉得西药有很多不良反应,长期服用对身体有害。事实上,所有的药物都可能有不良反应,相对而言,目前常用的降压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均很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长期服用。即使出现不良反应,也不要自行停药或减药,应咨询医生。

7.血压降到目标值并不代表治愈。

目前还没有药物能够根治高血压病,服用降压药物后血压降至正常并不能说明病已治愈。一旦停止服药,或遇到过度疲劳、紧张和情绪激动等情况,血压还会重新升高。

8.吃药的同时要定期复查。

长期服药的高血压患者应经常测量血压,定期到医院做些必要检查。医生除了根据血压控制的情况调整药物,还会做一些其他检查,以便了解各个器官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