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高血压日 |让高血压“低头”,还民众健康

文 / 医师报
2019-05-21 14:18

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医师报》走进由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共同倡议、开展的主题为“18岁以上知血压”行动,就行动的纲领、纲要,开展此项行动的意义,具体策略和措施等问题采访了高血压领域专家。

专家观点

01

赵连友:高血压防治工作三大战略部署

赵连友教授

“高血压防治是社会公共卫生问题,今年世界高血压日开展了主题为‘18岁以上知血压’行动,为做好高血压防治工作,有三大战略部署!”中国高血压专委会终身名誉主委、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赵连友教授强调。

第一方面,建立高血压防治体系。共有六大要素,缺一不可。其中包括:政府领导,政府领导是战胜高血压等慢性疾病的关键;学会组织,学会将高血压防控落到实处,组织实施高血压防治任务;医生实施,医生具体执行高血压防治任务,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企业支持,企业积极参加高血压防治工作,努力的回报社会,为我国高血压防治工作做出更大贡献;媒体宣传,媒体应为患者提供正能量,宣传科学的高血压防治知识,揭露伪科学;患者参与,患者是高血压防治工作中的主体,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让患者了解如何防病和治疗,提高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高血压控制率得到提高,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致残率。

第二方面,规范高血压三级防治诊疗程序。在这方面做三件事情:第一、要知晓,让人人知晓自己的血压水平,每人做到每年定期监测血压;第二、要行动,没有发生高血压的人们,要做到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发现有高血压的患者,要做到及时的治疗,让高危人群得到更科学的血压管理;第三、要达标,高血压患者要做到积极防治,采用规范化治疗措施使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

第三方面,重视高血压学科建设和科学管理。其中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第一、推广科学的、先进的、规范化的高血压诊断路径和治疗措施;第二、培养高血压防治人才,建立高血压防治队伍,特别是提高基层医生学术水平;第三、开展高血压防治科研工作,丰富国人循证医学证据;第四、构建高血压防控网络,加强信息化建设,为政府制定高血压防治方针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高血压防治任务虽任重而道远,但高血压防治的前途是光明的,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高血压防治工作定将取得更大的成绩,让高血压‘低头’,还民众健康!”赵教授信心十足!

02

孙英贤:高血压防治应强调早期管理,预防前移

孙英贤教授

“世界高血压日义诊活动期间遇到了一名30多岁的患者,这位患者20多岁时因头痛就医发现血压升高,但其后未规律服用降压药及测量血压,患者的年纪不大,但是心脏已经受累,心脏肥厚,类似这样的情况还很常见。”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孙英贤教授表示,一直以来,民众普遍认为高血压一般发生在年龄较大的患者身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以及不良生活方式的形成,约有超过1/4的18岁以上国人患有高血压。2015年调查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仅为51.6%,2018欧洲高血压指南等指南也提出18岁以上人群均应进行血压测量。

因此受国家卫健委疾控局委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倡议在今年世界高血压日开展主题为“18岁以上知血压”行动,目前全国各省委员已组织当地医务工作人员进行义诊、培训及各类公益活动,旨在提高居民高血压防治意识。

孙教授呼吁,不仅是老年人需要测量血压,18岁以上的成年人都应该知晓自己的血压!

孙教授强调,高血压防治应强调早期管理,预防前移。提倡早防,有危险因素者应通过运动、减盐、减重、戒烟等生活方式的改变达到预防高血压的目的;提倡早治,在改变生活方式的基础上,督促患者及时规范化进行高血压的治疗,减少心脑血管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孙教授团队承担“十三五”国家重点科研项目,课题组正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农村和城市高血压管理模式的探索,旨在从学术层面探讨出适合我国城乡社区的高血压管理模式,为高血压在社区治疗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持。

02

李玉明:落实高血压医防融合 “蓝图”变成“施工图”

李玉明教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高血压学组组长、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副院长李玉明教授表示,吃的好、动的少、精神压力大等多种原因的叠加,是导致我国高血压患病率逐年增加的主要原因。如何在提高高血压知晓率的基础上,使高血压患者得到有效治疗,从而提高达标率,这不仅是高血压专业医生的首要工作,更是政府,乃至社会各界都应关注的问题。

“国家卫健委在2018年已明确提出:做好慢病管理一级预防的医防融合。如何将‘蓝图’变成‘施工图’,并在‘施工图’的基础上,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进而一步步地推动这项工作的落地,这是我身为高血压学组组长,应竭尽全力推动的事情之一。”李教授指出,学组下一步工作计划还包括推动基层医生能力的提升,及通过全方位的宣传方式,有效地提高民众健康意识,加强民众自身管理能力。

李教授强调,“18岁以上知血压”行动意义非凡,通过成人血压测量活动,让更多的人知晓自己的血压,养成定期测量血压的习惯。“让民众知晓自己的血压是高血压防治工作者的基础责任;让伴有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民众警醒,自觉改变生活方式,是开展高血压防治工作的前提。”李教授表示,今后无论是在医院,还是在电影院、商场等场所均可放置医用全自动电子血压计,方便民众随时随地了解血压,并建议健康人群也应每年至少测量2~3次血压。

03

蔡军:分步骤、分批次、逐步地推动中国高血压中心的建设

蔡军教授

“全国30多个省(市),500多家医院,在世界高血压日这天,踊跃地参与到‘18岁以上知血压’的行动中来!据估计,活动期间义诊患者数量可达5万人!”一连串数字从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蔡军教授口中说出,在场的每位老师无不欢欣鼓舞。

蔡教授介绍,“18岁以上知血压”是一个大型的公益性宣传活动,活动的形式包括义诊和血压普查、科普宣传、健康讲座和培训授课。希望借此机会,将现有的中青年高血压患者更多地筛查出来,并对既往已明确诊断为高血压的患者进行综合评估,调整用药方案。

2017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数据显示,我国约有3亿高血压患者,高血压达标率仅为10%~15%,基于这种现状,蔡教授表示有两个策略需加强,首先、需加强高血压的筛查力度;其次、在治疗用药方面进行规范化、全程化的管理。“除需加强我国高血压诊疗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之外,更要实现高血压诊疗的‘同质化’!”蔡教授强调。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高血压中心认证工作委员会应运而生。针对大型三甲医院的中国高血压中心认证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针对地市级医院的中国高血压建设单位和针对县级及条件较好的乡镇卫生院的中国基层高血压中心认证工作即将启动。“也就是说我们要分步骤、分批次、逐步地推动整个高血压中心的建设!” 蔡教授介绍。

世界高血压日各地活动现场

为响应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委会、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发起的“18岁以上知血压”行动号召,全国各地医院纷纷开展了义诊、学术宣讲、健康讲座等活动,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多家企业作为爱心单位协助支持高血压日活动。希望通过活动宣传,可加大高血压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危害的宣传力度,提高民众高血压防治意识,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世界高血压日这天,有500多家医院参与到“18岁以上知血压”行动中来,文章选取部分活动现场进行展示。

5月17日,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孙英贤教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岁以上知血压”义诊活动现场接受媒体采访。

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知晓您的血压”为主题的义诊活动现场

天津市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18岁以上知血压”义诊活动现场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和顺义区医院在龙湾屯卫生院医教义诊活动现场

广东省人民医院联合番禺慢病中心开展2019年世界高血压日“18岁以上知血压”义诊活动,覆盖10家基层单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8岁以上知血压”义诊活动现场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18岁以上知血压”义诊活动现场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专家在世界高血压日当天进行学术宣讲

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高血压病健康宣教活动现场

吉林市人民医院在世界高血压日当天举行了高血压义诊活动,心内科医生为患者测量血压并指导高血压用药。

天津医院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内分泌科的医护人员在门诊大厅开展世界高血压日大型义诊活动,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

上海市胸科医院“18岁以上知血压”社区宣讲活动现场

海南省人民医院"18岁以上知血压"义诊活动现场

往期回顾

编辑:霍元杰 审核:熊文爽 许奉彦

目前300000+医生已关注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