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药呢?

文 / 益宣堂
2018-11-15 14:50

内分泌科:高文莉

根据时间药理学,选择最适宜的服用药品时间,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为大家总结一下高血压、糖尿病药物的服药时间。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药呢?

高血压

人类血压存在明显的昼夜波动特征。早晨 9:00~11:00 急剧上升,白昼处于较高水平,下午 4:00~6:00 又上升,而后呈缓慢下降趋势,凌晨 3 时达最低值,在早晨清醒前又开始回升。故心脑血管疾病在早晨发生率较高。一般以夜间血压比白天血压下降幅度 ≥ 10%~20% 表示血压昼夜节律正常,呈双峰一谷型,称「杓型血压」。若夜间血压下降的趋势变小,全天血压曲线趋于平缓,夜间血压下降 < 10% 表示昼夜节律异常,称「非杓型血压」。

1. 杓型血压

上午 7 时和下午 14 时两次为宜,使药物作用达峰时间正好与血压自然波动的两个高峰吻合,此时降压效果最好。在长期降压治疗中,真正的困难在于——血压的长期控制,24 小时内的平稳降低,需要记得用药 2 次且时间性要求太高,实际上无法做到,结果会导致血压控制效果达不到预期,因此,目前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由一天一次用药来实现。

不宜在睡前或夜间服用,以避免血压于夜间的睡眠中过低导致组织灌注不全而诱发缺血性脑卒中,尤其是老年人。

2. 非杓型血压

应于晚间睡前服药。钙通道阻滞剂和 ARB 类药物于早晨或晚上服药对 24 h 平均血压的作用相同,但晚上服药可更有效地降低夜间平均血压,进而有助于非杓型血压向杓型血压的转化;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药呢?

糖尿病

胰腺的胰岛 β 细胞每日分泌胰岛素约为 50 IU,其分泌有节律,清晨始升高,午后达高峰,凌晨跌低谷。每日模拟胰岛素的分泌,餐前给予长效、中效、短效的胰岛素合理搭配注射,按照血糖逐渐调节剂量,可达到满意效果。人工胰岛自动调节胰岛素使用量则更加接近人体生理需求。

甲苯磺丁脲早 8 点服药后 0.5 h 血糖下降幅度明显大于 18 点给药者。

磺脲类降糖药(格列本脲):通过刺激胰岛细胞产生降糖效果,口服后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发挥作用,所以在饭前 30 分钟服用为宜。

双胍类降糖药(二甲双胍):通过促使肌肉等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起到降糖效果,因此宜饭后服用。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在小肠内竞争性抑制糖苷水解酶,使饭后血糖升高的幅度减小,因此,只有进食同时服用才能产生治疗效果。

高血压、糖尿病患者,该怎么吃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