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付高血压,早晚一杯水是关键!专家:一杯养生,一杯救命
今年的气温下降要比往常要更早一些。随着气温的下降,高血压患者的不适也随之而增加,血压控制也就更加不稳定。而根据资料证实,气温每下降1摄氏度,血压收缩压和舒张压都会分别上升1.3mmHG和0.6mmHg。
可见,气温越低高血压患者所承受的负担也就更大,这个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一、环境刺激
相比于正常人,高血压患者的交感神经反应要高很多,因此对环境的适应更加不容易适应,而低温刺激会令到高血压患者交感神经异常兴奋,从而使得心脏周围血管收缩明显,进一步引发高血压。此外,气温降低令到体内血管收缩也会引起高血压。
二、运动减少
气温一下降人们的运动欲望也大大降低了,运动量自然也降低,从而影响对血压的控制。
三、饮食控制不当
气温一下降,人们总想找点火锅、烧烤来暖和暖和,相比于平常,秋冬季所摄入的高油、高盐的食物自然也增多,再加上缺乏运动,这时血压想不升都难。
那么要怎么做才能控制好血压呢?
1.早晚一杯“救命水”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心血管科主任医师王清海对此建议,早上坚持喝上一杯大约200到300毫升的水,而夜尿不多的人群,也可在入睡前喝上一杯。早上喝水能够大大减低血液的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控制血压的效果,而晚上睡前一杯水不仅有助于睡眠,还可以减少心梗和脑梗的发生。
2.睡好
夜间睡眠质量下降,会很容易引发高血压,尤其是秋冬季节。所以,保持一个高质量的睡眠对控制血压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在入睡前要尽量平复心情,不要思考或谈论过于兴奋的事情。此外,秋冬季节较为干燥,老人们不妨调节室内湿度,营造一个良好的睡眠环境,从而提高睡眠质量。
3.慢起床
对于一众的高血压患者而言,早上的6点到10点是血压一天的高峰值。而早晨起床过快,或者早晨活动量过大,就会很容易导致血压升高,从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因此,起床的时候动作要慢,尤其是秋冬季节。不妨做到3个半分钟,即:醒后在床上待半分钟,起来床边坐半分钟,下地慢步半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