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改啃下硬骨头“互联网医院”成现实

文 / 健康界
2017-07-04 19:15

图为:武汉市中心医院建起该市第一个互联网医院

看病,是老百姓“衣食住行”之外的一件大事。曾几何时,看病难、看病贵,成为老百姓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近几年,随着我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逐步推进,老百姓感受到了实惠。远程诊疗、在线付费等模式的逐步开展,使智慧医疗融入生活,老百姓感受到了方便。“家庭医生”逐步走进寻常家庭,老百姓感受到了福利。

医改啃下“硬骨头”

公立医院不再以药养医

“医院开的常用药便宜了”

、“专家号涨了”……昨日,58岁的患者吴先生因头晕胸闷到中南医院挂心血管科专家号时,真正感受到了医药改革带来的变化。“之前只是听说,今天来一看果然不虚。我今天做了检查买了药,价格算起来比以前要便宜将近一百块呢!”吴先生拿着检查单和药告诉记者。今年3月31日起,包括中南医院在内的11家在汉大型省属公立医院启动了综合改革。近两天,同济、协和以及其他数家医院也加入医改行列,取消15%的药品加成,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彻底破除以药补医机制。

除了药品价格,这次还统一对70项省管医疗服务项目价格进行调整,包括诊查费4项、护理费15项、磁共振扫描9项、X线计算机体层扫描5项、超声检查37项。其中,门诊诊查费上升,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诊查费分别上调至20元和13元。挂号费和主治医师诊查费不变。此外,住院各级别护理费略有上升。

这次的综合改革所带来的变化是:门诊普诊患者就医费用下降,住院病人费用略降;而门诊重症患者,如高血压、恶性肿瘤、糖尿病、支架植入术、肾透析的患者就医费用明显下降;心脏介入等技术含量高、服务要求高的手术费略有上升。

一边是看病贵、看病难问题难以缓解,一边是“以药补医”痼疾多年未除,五年前,一场旨在解决这些问题的综合医疗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其突破点,就是破除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模式。

2012年9月10日,以取消药品加成和提高诊疗费“一降一升”为标志,我省首批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在20个县启动。

2015年,我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实现全覆盖,涉及价格调整的医疗服务项目共4169项。

2016年底至今,襄阳、武汉成为国家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先后如期启动市属、区属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中药饮片除外)。

2017年4月1日起,11家在汉大型省属公立医院启动综合改革,全面取消药品加成;5月31日,武汉同济、协和、梨园医院开始实施;6月1日,解放军武汉总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一医院、长江航运总医院等医院加入其中。

至此,这一改革已基本在湖北全面铺开。

据湖北省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破除以药养医,取消药品加成,将试点公立医院补偿由服务收费、药品加成收入和政府补助三个渠道,改为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两个渠道,并同步实行价格调整、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相关配套措施,建立新的运行机制,使公立医院真正姓“公”。改革将合理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的劳务价值,在整体不增加患者看病负担的前提下,建立起保证公立医院良性运行的新机制。

远程诊疗 在线付费 大数据可查

智慧诊疗模式渐成趋势

“没想到,现在去看病也这么方便了。”上周三,28岁的汉口白领周小姐去武汉市中心医院看病。由于走得匆忙,她忘记了带医保卡。就在她准备掏现金自费时,得知可以“刷脸”完成医保付费。

于是,她下载了一个“武汉市中心医院掌上医院”APP后,按照提示完成系列程序,果然完成了医保缴费,整个过程花费仅仅2分钟。

其实,不仅是刷脸付费,还包括支付宝挂号、在家候诊、在手机上查取检验报告等等,种种令人头疼的看病排队问题,如今都可在指尖完成。由于优化了流程,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该院的人均排队次数减少3-4次,排队等待时间减少1/3-1/2。

这也并非全部。自2016年1月开始,武汉市中心医院开始尝试建立远程视频、影像中心等在内的远程医疗体系,并通过远程视频方式,为洪湖市地区农村居民提供在线健康咨询服务。当地村民只要支付正常挂号费,就能与武汉市中心医院的医生面对面视频交流,并远程接受医疗服务。去年11月,该院又与新洲区人民医院、15家乡镇卫生院成立区域医联体,医联体内的医院均与该院建立远程医疗网络,农村患者也能很快与三甲医院专家远程会诊并开展预约转诊。

就在今年4月底,“湖北省互联网医院”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授牌。这是一家由武汉市中心医院和阿里健康共同打造的互联网医院,成了湖北省第一家“互联网医院试点单位”。

可喜的是,湖北还有多家医院也开始了类似的尝试。武汉大学口腔医院运用微信服务号提供预约挂号、移动支付、在线咨询、全景导航等服务,上线9个月用户数超过5万人,微信挂号订单约6000人次;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成为全国首家百度直达号、微信公众号、支付宝服务窗同步上线的掌上智慧医院;武汉亚心医院的远程心电监护网铺满武汉城市圈范围,并与广州、浙江、长春等省外城市医疗机构对接,年分析病例数已超过2.5万例;武汉市急救中心研发出互联急救APP;武汉医疗全资源互联网服务平台“武汉城市医伴APP”——本地居民就医伴侣上线等。

互联网医院所能完成的功能尚不只这些。在新的就医流程和技术下,医院的电子病历、医嘱及各类报告单等全部实现无纸化;形成患者的临床大数据中心;此外,还可实现婴儿防盗技术应用,并开展远程探视、电视点餐……

记者了解到,下一步,我省将整合各方优势资源,打造中部智慧医疗健康服务之都。如将医疗、教学和科技创新优势结合起来,利用互联网、物联网、移动服务、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手段在医疗服务上的应用来减缓压力,提高全民卫生服务的水平。

打个电话就有人上门诊病

“家庭医生”将成家庭标配

张华是硚口区古田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她与公共卫生医生、助理护士组成了一个家庭医生团队。每周三,是张华团队的“入户日”。他们服务的对象是生活村社区8000余名居民,其中有1200余名65岁以上的老年人。在社区的醒目地点,都张贴着张华团队的联系电话。“先去周奶奶家上门体检,再去帮陈爹爹调整高血压用药,还要帮一位婆婆预约医院的CT检查。”每个入户日,张华都忙得脚不沾地。“张医生与她的家庭医生团队随叫随到。有了张华医生的团队,我们觉得好像家里多了个帮手,家庭的健康也就多了一份保障。”居民陈先生在谈及张华医生团队时这么说。

家庭医生到底能干啥?据悉,居民自愿与社区全科(家庭)医生团队签订全市统一的服务协议后,可享受由签约全科医生团队提供的34项减免优惠服务项目包。其中,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包括:免费建立居民健康档案;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登记、免费体检1次/年等;此外,挂号、普通门诊诊查、门诊注射、住院诊查、护理、健康咨询、家庭药箱指导和转诊咨询指导,这8项基本医疗项目也是免费的。还有26项项目,价格可以优惠20%-30%:包括市民熟知的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胸透、胸片、心电图、B超等。可以说,家庭医生就是一个家的“健康顾问”和首诊医生。

从2013年开始,武汉市就启动了社区全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只要居民到就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办理签约后,就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享受相应的打包服务。发展至今,武汉市已组建了700余个家庭医生团队,逾百万居民因此受益。

洪山区卫生计生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了162个全科医生服务团队,总计与30余万社区居民和在校大学生进行了签约服务,为辖区内常住居民提供12类44项公共卫生服务,是全市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一个缩影。

记者了解到,从今年1月开始,我省将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工作。现阶段,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要优先覆盖老、幼、孕、残等人群,以及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等慢性疾病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重点人群,然后逐步扩展到普通人群。今年在全省推广,到2020年力争实现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

(原标题:图文:医改啃下硬骨头“互联网医院”成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