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用药常见5大误区

文 / 西柚医生
2018-06-28 12:37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无形杀手”。1978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将每年的5月17日定为“世界高血压日”,旨在引起人们对防治高血压的重视。

目前我国高血压防控面临严峻挑战。《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7》中推算,高血压现患人数约2.7亿,且呈低龄化趋势[1]。2017年发表于《柳叶刀》杂志的“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相关数据显示,在我国35~75岁的170万筛查对象中,高血压检出率为37%,该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23%和6%,教育水平低、收入少和男性患者血压管理更不理想,西部和农村地区问题尤为突出[2]。

目前患者及公众对高血压存在许多认识误区,严重干扰了高血压的规范化治疗,只有澄清这些错误,科学用药,才能行之有效地控制高血压。正值“世界高血压日”,小编为您盘点高血压用药方面的常见5大误区。

高血压用药常见5大误区

误区一:

血压虽然高但没有症状,所以不用吃药

高血压之所以被称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隐匿杀手”,是因为高血压的危害是无形的、悄无声息的,在没有出现症状之前,血压的持续升高已经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待出现脑卒中、心衰、尿毒症时已经是为时已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3]对高血压进行了危险性分层(表1)。

高血压用药常见5大误区

可以看到虽然同为1级高血压,但根据危险因素的不同可以是低危、中危,也可以是高危甚至很高危。对于低危及中危的患者可以先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的方法进行观察,但对于高危组和很高危组的患者则必须立即进行有效的药物治疗。所以,患者是否需要接受药物治疗并不是单纯根据血压值,也不是根据是否存在症状,而是根据患者的危险分层。

误区二:

不愿意过早服药

高血压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很多年轻高血压患者担心一旦服药,就要一辈子服药,因此不愿早服药,能拖就拖。

事实上,对于一些初发病、年轻的高血压患者在早期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服药等方法,把血压控制到一定程度后,在医生指导下可以适当减药、甚至停药,但高危患者应长期、终身服药。

《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中指出,当前我国心血管疾病死亡占总死亡的41%,每年死亡350万,其中70%的脑卒中和50%的心肌梗死与高血压有关;国内外研究均证实,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减少40%~50%的脑卒中危险和15%~30%的心肌梗死危险[4]。因此,早降压早获益,长期降压长期获益。血压控制得越早,能越早地保护血管,最大限度降低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的风险,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延长寿命。

误区三:

用药跟着感觉走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测血压,仅凭自我感觉服药。如果平时感觉舒适,就自行减量或停服降压药物。一旦出现头晕、头痛等症状,就加大药量。

事实上每个人对血压升高的耐受性不同,症状与血压不一定成正比。长期规律有效的降压是防治高血压及心脏损害、脑卒中和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措施。高血压患者经过服药后血压恢复正常,不等于高血压已治愈,只是表明血压在药物治疗下暂时得到控制,仍然应继续服用维持量而不是完全停用降压药。血压波动起伏不定,不仅不利于血压的控制,还会加重靶器官的损害。因此,降压治疗强调缓慢平稳降压,用药后4~12周达到目标值[4]。

误区四:

别人吃这种降压药好,我也跟着吃

部分患者不遵医嘱服药,而是依据别人提供的用药经验或广告去吃药,完全忽视个体差异。要知道,原发性高血压病因复杂,每个人的年龄不同、危险因素不同、合并疾病不同,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也各不相同,加之各种降压药作用机制各有特点,因此,个体化原则是降压治疗的基本原则,每位患者的治疗都要区别对待,切忌生搬硬套他人处方用药。选用降压药时应根据患者年龄、高血压分级和危险分层、合并的其他疾病、用药后的反应等全面权衡选择药物。

高血压用药常见5大误区

误区五:

单纯依靠药物,忽视生活方式改善

许多高血压患者认为,只要坚持长期、规律服药就可以,而忽视自身生活和饮食结构的调整,一边服用药物,一边继续抽烟喝酒。事实上,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是治疗高血压的基础,应长期坚持;药物治疗必须建立在健康生活方式的基础上,两者“一个都不能少”。资料显示,患者体重下降10kg左右,血压会降低10~20mmHg,控制糖分和盐分的摄入,并保持适量的锻炼,维持合理的膳食结构,能控制血压的上升[5]。

高血压用药常见5大误区

倘若血压控制不良,则持续增高的血压可激活血液中的血小板,促发粥样硬化病变,进而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引发冠心病。对于冠心病患者心绞痛发作,麝香保心丸可快速终止症状,防止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上海市的多中心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在接受观察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麝香保心丸舌下含服起效迅速,最快30s胸痛开始减轻,83.4%患者在5min内得到有效缓解,与硝酸异山梨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对患者的血压、心率等无显著影响,因此更为安全,易被患者所接受[6]。

本文仅为医学知识普及,若有需要,建议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或咨询。部分内容摘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私聊我删除,谢谢!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天天开心!欢迎大家关注西柚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