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压如坐过山车,祸首竟因焦虑
大河报·大河客户端记者 李晓敏 通讯员 张晓华
核心提示丨近一个月来,60岁的宋女士血压忽高忽低,有时血压高到190/100mmHg,有时又低到了90/60mmHg。每天发作好几次。最后,在省人民医院内,专家找到了罪魁祸首——焦虑。
血压频现“诡异”情况
宋女士是郑州人。虽然患高血压十几年,但平时管理得很到位,血压控制得相当平稳。但是,近一个月来,她的血压莫名开始波动。原本好好的,忽然血压就升到了190/100mmHg,加量服药不管用;有时又低到了90/60mmHg。最初,是几天发作一次。后来,每天要发作好几次。一发病,就出现头晕、心慌、失眠等各种症状。有一次发病很难受,她太害怕了,就打了120。可被急救车拉到医院后,一量血压,又正常了!这次发病更难受,她又打了120。同样“诡异”的情境再次发生:到医院后血压又自动恢复正常。
最终,经人介绍,宋女士来到省人民医院。接诊她的是该院高血压科省级知名专家李玲。
就诊时,宋女士的血压为180/90mmHg。佩戴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却显示血压均值正常:白天为123/72mmHg,夜间为106/60mmHg。
心理因素性高血压临床认识不够
一番问诊后,李玲了解到两个关键线索:就在3个月前,宋女士的弟弟因心肌梗死突然去世,给她带来了沉重打击。另外,宋女士是一名会计,性格谨慎,事事要求完美。
了解这些情况后,李玲首先安慰宋女士不要过度紧张,继而给她做了详细的继发高血压筛查,最终确定降压方案:降压+抗焦虑。4周后,宋女士的血压逐渐稳定,不适症状缓解。
“这种高低波动的血压称为‘发作性高血压’。”李玲说,通常是由两种情况引起的,首先考虑内分泌高血压——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其主要合成和分泌大量升高血压的物质——儿茶酚胺,导致血压升高。通过生化检查定性及影像学定位,绝大多数都是可以明确诊断的。另外一种情况占了大多数,即心理因素相关性高血压。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都可导致血压升高。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焦虑、抑郁症患者合并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11.6%~38.5%和5.7%~15.8%。这种类型的高血压表现为:血压难以控制,波动大,伴随痛苦的躯体化症状(过度、泛化的担心及惊恐、易激惹、头晕、心悸、情绪低落、疲劳或乏力、睡眠障碍、多部位的疼痛或不适等),持续时间几分钟到几天,发作频率从一天数次到数月一次不等,发作间歇期血压正常或轻度增高。
宋女士的生化检查不支持嗜铬细胞瘤的诊断,她又存在精神心理因素及明显的性格特点,焦虑抑郁量表常有阳性表现。因此,心理干预+抗焦虑治疗是对症的。
李玲提醒,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心理因素性高血压患者越来越多,但临床认识还不够,很多患者因单纯服用降压药物效果不佳而反复就医,甚至有些误诊为嗜铬细胞瘤。临床医师要反复多次与患者沟通,才能做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