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球说医】被高血压了,怎么破?
被高血压了,怎么破?
文章来源:冰球说医
已授权《中国临床营养网》转载
去年底,我的微信被有关美国新发表的高血压指南刷屏了。这次指南与以往高血压指南最重要的变动是把高血压的定义从收缩压140(单位:mmHg),舒张压90(140/90)下降到130/80。很多人大呼,我也加入高血压行列了!
无需恐慌,且听冰球跟你慢慢说。
高血压是怎么回事儿 ?
人的血压会随着年龄而增高。西方人口研究显示,40岁以上的人群,收缩压每10年平均增加7mmHg,到80岁时平均达到140。所以高血压,不是一个会不会得的问题,而是什么时候得的问题。
高血压形成的机制不是单一的。现在研究普遍认为,高血压的形成有多种基因及荷尔蒙对体内盐分调节的因素。当然我这篇指的是原发性高血压(essential hypertension),区别于继发性高血压(secondary hypertension)-是由其他原因引起,比如肾动脉高压, 醛固酮增多症等。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除了少数紧急情况),可怕的是长期不加控制的高血压会增加很多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如心肌梗死和中风。
这次指南的意义有多重大?
咱们先来说说指南这个事。美国的医学届有很多专业协会,定期会聚集一组专家,根据已有的科研和临床试验证据,总结发表指南。
有人做过调查,光是心血管方面,从2000年起,美国就发表了1732篇指南。指南的作用,是给医生一个参考。而其根据的研究证据,也有强有弱。很多时候,相关专业的医生在指南发表之前就知道原始文献并已进行批判性阅读了。
事实上,美国高血压的指南就像一个钟摆,在近几年有很多改动。很长时间高血压治疗的界点是140/90。
2013年底发表的JNC8指南提出,对于60岁以上的人群,高血压治疗界点可以放宽到150/90,因为考虑到上年纪的人,如果血压控制过严而产生低血压,会有昏厥摔倒等风险。而对于某些特定人群,比如有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高血压的治疗则需严格控制到135/85以下。
那个指南出来后当时就有很大争议,业界很多人认为对高血压的治疗过于放宽。
而这次指南的修订,是基于一个叫Sprint的大型临床研究试验。Sprint的结果在2015年11月就已发表。结果发表后,医学界就有推测,说下一个指南肯定会对高血压界点有所收紧。这在我以前的文章里也有提到(见由体温测量引出的思考) 。
Sprint临床试验是怎么回事?
Sprint是一个美国NIH发起得大型临床试验。从2010年到2013年,把9000多个高血压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一组强化治疗到收缩压120以下,而另一组则治疗到收缩压140以下,也就是现在的标准。看的结果是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包括心肌梗死、中风、心衰,和心血管疾病引起的死亡。试验开始一年后,强化治疗组的平均血压为121,而标准治疗组的平均血压为136。
这个试验在随访了三年多后提前结束,因为发现强化组的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明显低于标准组(对照) 。 值得一提的是,有糖尿病和中风史的病人是被排除在这个试验外的。
Sprint试验结果能直接应用到临床吗?
临床试验的结果能不能直接用到病人身上,其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临床试验是在严格控制条件,几乎完美的情况下进行的。比如Sprint试验中,这些病人血压的测量,都是在一个安静的屋子里,坐下休息五分钟后,再进行测量。而现实生活中,基本上没有人能够做到这样测量血压的。所以结果出来当时就有很多评论开玩笑说,在临床应用中,这些测量的血压都需自动加上10,以反映现实。也许这就是为什么新的指南,把高血压治疗界点定为130,不是120。
Sprint试验本身得数据非常有说服力。但另一个问题是,高血压有多基因的因素,美国的人群临床试验结果不一定能适用于国人身上。
这次指南对医生的意义?
只是参考性。因为现实生活中没有一个病人是一样的,病人也不是教科书中的例子。这点,医生了解,其实大众更需了解(特别是现在专业信息流通飞快,又很容易让人断章取义的情况下)。
相信很多医生在治疗高血压时会根据病人的情况适当调整。比如,有些人血压容易波动。特别有些年纪大的,容易在起床时血压偏低,一下站起来时易昏厥,甚至摔倒。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过度严格控制血压。而有年轻的病人,患了糖尿病,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一下增加很多。这样情况下,血压就应该严格控制 。
我现在属于高血压范畴了,该怎么办 ?
其实无需恐慌。就像前面提到的,大多数人随着年纪的增大,血压都会升高,如果血压已高于130/80,首先需要调整的是生活方式。比如吃清淡低盐的食物,锻炼身体,保持不超重。如果这样调整了一个月(这个时间阶段有待辩论)后还不见效,那么建议开始吃药控制。高血压药物的选择,不下十来种,副作用和适应症也有所不同。所以需要与医生商榷,积极治疗。
截止到 2018 年 3 月 9 号上午 8:00 时,本平台关注人数为:153651 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