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发很苦恼?不怕,中医教你三大辩证治疗
症状:又称为“鬼剃头”、“油风”、“斑秃”,发生时多是突然的发落,且因光秃处常成圆形或椭圆形、边际明显,呈现光亮而得名。
成因:圆形秃多好发于年轻人,成因常与情绪压力有关。
治疗方式:
西医治疗上,多采取于头皮注射或涂抹类固醇,严重者还需照光治疗或采取局部免疫疗法来处理。然而,中医则认为,若无解决患者根本的压力来源,圆形秃问题在治疗成效上往往不彰,容易反覆发作。
这类压力型掉发的成因为“肝郁气滞”,主要和生活中的压力造成人体肝气疏泄失常,导致气血循环不佳,进一步使得发失所养引起。因此,这类的病人除了掉发,还可能伴随睡眠障碍、食欲下降等症状。对于这类患者,可以给予加味逍遥散酌加丹参、赤芍来疏肝解郁,活血化瘀。同时针刺落发区域周遭,搭配太冲穴、内关穴等穴位,不仅能有效疏通情绪压力,也可以改善局部的气滞血瘀。
2.产后脱发症状:一般约在产后3~4个月,可看到明显的掉发,一天可能多达300根。
成因:女性怀孕期间,大量分泌的雌激素会延长头发的生长期。等产后雌激素下降后,头发生长进入休止期,便会造成头发的大量掉落。
西医认为其属自然变化,产后约持续6~9个月即会自行停止,不需要特别接受治疗。而中医则认为“肝藏血,发为血之余”、“肾藏精,其华在发”、“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因妇人生产的过程可能会造成肝血及肾精的损耗;加上产后没有足够的休息或进食,后天失养更会进一步导致气血亏虚、产后落发的发生。
治疗方法:
针对此类病人,中医多会给予八珍汤滋补气血,并搭配针刺下三皇穴补肾气、足三里补胃气,来辅助缓解落发。同时,也能改善其他因气血不足所造成的身体不适,譬如,头痛、腰酸背痛等症状。
3.雄性秃症状:雄性秃的表现形式为,前额两侧的发线逐渐稀疏、往后退,或伴随头顶处的头发变细、变稀疏等。
成因:其成因主要与先天基因遗传有关,遗传因子可能来自父母双方,雄性秃发作年龄虽然普遍落于30~40岁,但临床上也有不到20岁就发生的案例,且不论男女都可能发生。
治疗方法:
中医理论则提到,导致雄性秃发生的原因,多与患者“血热”、“湿热”体质相关。以湿热体质来看,多半有常吃油腻、甘甜食物、时常饮酒的习惯,长期下来便易导致体内湿热蕴积;且其除了掉发外,也常伴随有头皮油耗味等问题,故用药上宜从清热利湿着手。
至于血热体质者,则多有经常熬夜、易怒,嗜吃辛辣食物等情形,其掉发常伴随头皮搔痒脱屑,用药上宜讲求清热、凉血。另外,也可搭配针刺百会穴、四神聪穴、本神穴来疏通头皮经络,推迟掉发的进展速度。此外,这类有雄性秃困扰的病人,更要注意避免过度进补,以免因体质化热反而加重掉发发生。
预防脱发有诀窍!吃、睡、洗这样做想要预防落发发生,平时做好保养也很重要!清洁方面,要尽量选择成分简单的洗发精、尽可能减少染烫;洗头勿用过热的水,许多人误以为高温可把油脂清除干净,其实反而会造成毛囊的破坏;吹头发也别用太热的温度,最好与头皮保持10公分以上的适当距离为佳。
至于饮食方面,则应尽量均衡摄取,切勿采取激烈的手段。像是,只吃水果跟喝水来节食减重,否则还没掉体重前恐先掉头发。另外,避免甜、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的摄取,以减少头皮因油脂腺过度分泌,导致毛囊阻塞而落发。
睡眠部分则需维持充足休息,最好在晚上11点以前就寝,因为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肝胆经循行的时间。若此时还没入睡,将影响到肝脏的藏血功能,使头发无法得到充足的濡养。只要能遵守以上守则,保持正常的作息与饮食,并搭配合适医疗的辅助,自然就能有效远离掉发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