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频尿急不是病?你可能是得了膀胱过度活动症

文 / 丁丁好医一点号
2018-11-02 16:37
膀胱活动过度症的发病率在西欧和美国均为16%到17%,女性病人多于男性,并且有着随人口年龄的增长不断上长的趋势。在我国,根据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2010年6月发布的首个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18岁以上人群 OAB的总体发病率为5.9%,40岁以上的人群发病率达到了 11.3%。

定义

国际尿控协 会(ICS)将膀胱活动过度(overactive bladder, OAB)定义为尿急伴或不伴急迫性尿失禁,通常有尿频和夜尿增多,而无泌尿系统感染或其他确切病变者


临床表现

主要为尿频(24 小时排尿>8次,每次尿量<200m1)、尿急 (有突发的急迫排尿感)、伴或不伴有尿失禁 (急迫排尿感未被抑制或未及时人厕而发生 尿液不自主流出)。


分类

按照病因分类:

无明确病因,病程半年以 上者称为特发性膀胱过度活动

有明确病因者称为 继发性膀胱过度活动

按发病机制可分为:

膀胱感 觉过敏、非神经源性的病因所致的逼尿肌不稳定

神经源性的病因所致的逼尿肌反射亢进


影响

不少OAB患者会因为反复尿频和尿失禁而产生害羞、尴尬的情绪,进而导致自信心下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很多患者误以为这是男科疾病难以启齿,耽误了诊治


治疗

1行为治疗

行为疗法是建立在行为学习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治疗方法,其目的旨在通过各种形式的学习, 提高患者自我控制能力,以控制情绪、行为和内脏生理活动。在治疗OAB的方法中,行为 疗法为一线治疗方法,一般推荐在药物治疗之前使用,也可与药物结合治疗。

行为疗法包括生活方式转变和行为训练两方面内容。良好的生活方式易于培养良好的排尿习惯,而行为训练则通过患者主动干预膀胱排尿方式,以重建排尿间歇时间,主动控OAB不良症状。

2膀胱、盆底肌肉训练

目的主要在于提高逼尿肌与盆底肌的协调性,增强局部肌肉力量和提升充盈期储尿的感觉阈值,特别是在与药物治疗联合应用是更能发挥协同功效,从而提高OAB的治愈率。

3药物治疗

就作用部位来看,可分为周围和中枢两类。在这之中,抗胆碱能药物是公认的一线用药。虽然这类药物可能会引起口干、便 秘、胃食管返流、视物模糊、尿潴留等副作用,但临床有效率很高


参考文章:

膀胱活动过度的诊断和治疗的研究现状

行为疗法在膀胱过度活动症中的应用进展

膀胱过度活动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