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时报」大脑“年轻”,从维护脑血管健康开始

文 / 健康体验旅
2021-03-12 19:08

□ 王明宇

人体一切的行为活动都受脑的控制与调节,每一次呼吸心跳,每一次举手投足,吃喝拉撒睡,都离不开神经系统的支配。脑是人体代谢最为活跃的器官,如果把脑比作枝繁叶茂的大树,脑血管就是盘根错节的树根,如果没有树根汲取充足的养分,参天大树也必将枯萎。人脑的平均重量约1.36千克,占人体重的2.1%,而脑血流量约占心脏泵血量的20%,脑血供中断10秒钟即可引起意识丧失,超过5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的脑损伤。

脑血管主要来自两大动脉系统,即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两组动脉系统由粗到细、逐级分支、相互沟通,经过毛细血管网络为脑组织供血供氧,再由细到粗、逐级汇合,最后由颈静脉出脑,构成了脑的血液循环。其中颈内动脉系统构成的脑血管网络常被称为前循环,椎动脉系统常被称为后循环。

颈内动脉由颈总动脉发出,从颈部向上经颅底进入大脑,入脑后进一步分支为双侧大脑前动脉和双侧大脑中动脉,主要为大脑的前2/3供血。椎动脉由双侧锁骨下动脉发出,后经颈椎横突孔,穿过枕骨大孔进入颅腔,在脑桥与延髓交界处,与对侧椎动脉汇合形成基底动脉,过程中发出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上动脉以及大脑后动脉。主要为大脑的后1/3、小脑和脑干供血。

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分别通过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相互沟通,形成著名的脑底血管环路,即Willis环。相当于道路中的环岛,可以将脑血供的前后左右各个区域联通。通常情况下,动脉环两侧的血液不混合,当某一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可一定程度通过Willis环使血液重新分配和代偿,以维持脑稳定的血液供应,是脑的自我保护机制。

一旦脑血管出现问题,将给所供应的脑组织带来灾难性的损伤。脑血管狭窄堵塞,就会引起缺血性脑卒中,即脑梗死;脑血管硬化破裂,就会引起出血性脑卒中,即脑出血。比如Willis环由于其多分叉的五边形结构,动脉之间成角大,承受血流冲击,是颅内动脉瘤的好发部位,一旦动脉瘤破裂,将发生危及生命的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卒中的发病过程有一个经典描述:危险血液——危险血管——危险大脑,即脑血管事件链从血液成分和血流动力学异常开始,日积月累在血管形成病变,最终发生脑卒中。嗜好烟酒、体重偏大、缺乏锻炼、精神紧张可能会导致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础疾病,而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加剧了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尤其是年轻人,管不住嘴也迈不开腿,把熬夜、啤酒、烧烤当成时尚,以为疾病离自己很远。这都导致了脑卒中发病率逐年增加,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脑卒中的症状主要包括突然发生的头痛恶心、嘴歪眼斜、口齿不清、一侧肢体无力或发麻、意识障碍等。通过初步判断怀疑脑卒中,应立刻拨打急救电话120,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残疾向残障或者死亡发展。

身患疾病是不幸的,但若由于忽略或者不了解健康知识而患病,必将追悔莫及。研究显示,我国94.3%的脑卒中与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脏病、吸烟、酗酒、饮食习惯、肥胖、缺乏运动、心理因素在内的10项可改变因素相关。换句话说,多控制住一个危险因素,就降低一份卒中风险。

注重身体保养,脑血管通畅有弹性,脑血流供应充足稳定,大脑自然能够保持健康良好的状态,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四肢灵活有力,不仅能降低脑卒中风险,还能延缓脑萎缩、老年痴呆的进展。

建议30岁以上的朋友每年应至少测量血压1次,高血压患者应每天监测,规律药物治疗,若控制不佳出现血压波动,及时就医调整用药剂量或种类。吸烟者应戒烟,不吸烟者应避免被动吸烟。糖尿病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以将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倍以上。适量运动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降低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结肠癌、乳腺癌和骨质疏松等疾病的风险,调节身心平衡,有效缓解压力、焦虑、抑郁,还能改善睡眠。根据身体耐受程度每周运动不少于5次,每次至少30分钟,如快走,慢跑、骑车、跳舞等都是不错的选择。饮食方面应低钠高钾,多吃水果、蔬菜、鱼类以及低脂奶制品,少吃甜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