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发生夜间低血糖的原因及对策
糖尿病患者夜间发生低血糖,如果不能被及时发现,可能导致错过补充糖分的时机,后果更为严重。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学会预防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由于夜间生长激素、胰升糖素及皮质类固醇激素等的一些拮抗胰岛素的内分泌激素分泌水平处于低谷,在夜间胰岛素的需要量较黎明时减少20%-30%,且夜间胰岛素抑制肝葡萄糖输出的作用增强,导致夜间发生低血糖。
以下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使用降糖药物治疗的患者,用量不当或未及时调整剂量;
吃饭、运动和作息时间不规律的患者;
食物吸收速度不均匀、运动时间不当且运动量过大等;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大,对药物吸收的速度变化较大,容易发生夜间低血糖;
饮酒后,肝脏内的糖原不能及时分解成葡萄糖供给人体利用;
晚餐前应用胰岛素的剂量过大或注射时间过早,晚餐前服用过量的磺脲类降糖药的糖友。
如清晨或半夜醒来有盗汗现象,夜间无端出现多梦,清晨醒来有原因不明的头晕、头痛、记忆力下降明显、出汗后湿透内衣以及有饥饿感觉等,提示有夜间低血糖。
监测血糖
监测睡前血糖和凌晨3:00的血糖。如果睡前血糖低于7.0mmol/L,需要加餐或者是进食甜点和小零食。另外,在凌晨3:00也应该监测血糖,如果血糖过低,也需进食。
注意细节
记住自己应该注射的胰岛素剂量,并且按照医嘱进行皮下注射,根据医生的指导来正确使用胰岛素笔,有些患者注射的是预混胰岛素,预混胰岛素在注射时应该摇匀,如果摇晃不均,可能会导致速效低和中效胰岛素不能够均匀混合在一起,从而出现夜间低血糖反应。
加强识别
糖尿病患者的家属应提高辨识低血糖的能力,出现心慌、气短、乏力以及颤抖、头晕和恶心等症状,有可能是出现了低血糖反应,此时应及时测量血糖,如果血糖偏低,应该马上给患者补充糖分。
调整药物
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需严格把握降糖药物的剂量,降糖不宜过快、过低,当合并感冒、发烧、手术等应激状态影响进食或合并肾病、肾功能不全时,要及时下调降糖药物用量。
如确是降糖药物引起的夜间低血糖,应遵医嘱减少晚餐前胰岛素剂量或将胰岛素推迟至临睡前注射,或减少口服降糖药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