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心了!这些也会影响到糖尿病人的自我管理

文 / 胖子讲健康
2021-02-03 09:27

不管是糖尿病前期(俗称糖前)还是已经确诊糖尿病,有一个共识是这是一个需要患者有意识去管理自己生活状态的慢性疾病,那么,在数量庞大的糖友群体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自我管理水平呢?

家庭经济水平能影响人们的健康行动和资源利用,比如经济水平较高的糖友可以更自主去购入血糖仪和耗材等,也更有能力去医疗资源较好的地区。收入不高,每天为自己的生活开支奔波,留给饮食管理、体育健身的时间相对来说就会减少,对自身血糖监测的意识更是单薄。

正确的医学相关知识和落实到实处的行动力对糖友来说很重要,在这一方面,学历越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越强,自我保健能力越强。

在偏落后的贫困地区,糖友们往往早早投入生产生活,缺乏相应的信息获取渠道和自主的一个学习动力,对糖尿病管理有一定影响。

这种情况下,可以多打听一些靠谱的渠道,比如当地医院举办的免费讲座、书店的相关书籍等。

研究显示,糖前患者中,男性的自我管理能力略低于女性。

这可能跟社会大风气有关,比如在当前社会背景下,男性更容易出去应酬、出差,也更容易有烟酒等爱好,不注意运动。而女性在家庭中更多承担家务、做饭等职能角色,充当一个“照顾者”,在照顾家人的同时,也完成了自己的饮食管理和起居管理。

另外,性别刻板教育和社会风气造成的一些性格特征,也容易影响到自我管理情况。实际生活中,比如有些上了年纪的叔伯爷爷,碍于面子,或者不重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觉得不就是“血糖有点高”,家人劝说起来也不重视,让家人也颇为苦恼。

年龄越大,自我管理能力也会越差。

随着年龄增长,“病龄”也增长了,病情可能存在反反复复的情况,很容易让人心情烦躁,产生厌倦疲惫心态,从而自暴自弃。其实,糖尿病是需要一个“疗养场所”的,那就是自己的家庭,家人给予的心理关心、经济支持,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励老年糖友,所以如果在看文章的朋友家里有糖尿病长辈,记得要多点耐心,你的一个举动,是他们最好的帮助。

研究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血糖控制能力会越好,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越低。

其实上面几个点,不管是收入、学历,还是性别、年龄,所指向的点都是信息的获取和实际生活的实践。明朝思想家王守仁有个很著名的观点:知行合一,对糖友来说也是如此,认识糖尿病,学习糖尿病防治知识,然后在现实中运用这些知识,才能做到与慢性病和平相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