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解下著名的糖尿病大庆实验!
在全世界的糖尿病预防领域,大庆糖尿病预防研究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研究意义,曾被英国剑桥大学勒姆教授誉为“一个真正的突破”。以后其他著名的糖尿病研究诸如芬兰实验和美国糖尿病预防计划,都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的佐证。
既往大庆研究结果显示,生活方式干预可预防或延缓糖耐量受损(IGT)患者糖尿病的发病,且作用可持续达20年之久。但是,该作用会在多大程度上受基线体重的影响尚不清楚。
1986年开始的中国大庆研究共计入选576例IGT(糖耐量减低)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生活方式干预(饮食、运动或饮食运动)组与对照组,持续干预6年。
2006年,研究者完成了对563例(98%)患者的20年随访,获取了其糖尿病发病率的数据。根据体重对患者进行分层分析,研究者比较了在基线体重正常者(BMI<25 kg/m2)及超重/肥胖患者(BMI≥25 kg/m2)中生活方式干预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疗效方面的差异。
结果发现:在体重正常者及超重/肥胖患者中,与相应的对照干预相比,生活方式干预均可降低20年时的糖尿病发病率。具体来说,在体重正常的IGT患者中,饮食干预组、运动干预组、饮食运动干预组及对照组的20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58.8/1000人年、39.7/1000人年、62.9/1000人年和96.3/1000人年。在超重/肥胖的IGT患者中,上述各组的20年糖尿病发病率分别为88.6/1000人年、85.7/1000人年、103.4/1000人年和142.1/1000人年。
进一步分析显示,对于超重/肥胖的IGT患者而言,饮食及运动干预可同样有效地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HR分别为0.59和0.57);但是,对于体重正常的IGT患者而言,则仅运动可有效降低上述糖尿病发病风险(HR=0.38,95%CI:0.20~0.71)(见下表1)。
表1.随访20年时体重正常及超重/肥胖IGT患者的糖尿病发病率及发生糖尿病的HR
上述结果提示,对于中国IGT成人的糖尿病预防而言,我们有必要根据患者的BMI制定有针对性的优化生活方式干预方案。
专家点评
李光伟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基线BMI(体重指数)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的影响
既往发表的大庆研究结果虽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仍有很多问题尚未解答。
与国外人群相对都比较胖不同,针对中国IGT人群的大庆研究中有半数患者体重指数(BMI)<25 kg/m2,这就为我们探讨基线BMI对生活方式干预效果的影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体重指数计算可到平台个人中心,体质热量处计算。
此次发布的大庆研究20年随访结果,探讨了基线BMI对生活方式预防IGT人群糖尿病效果的长期影响,观察并比较了肥胖及非肥胖IGT患者同样历经6年生活方式干预后2型糖尿病风险的降低情况。
此外,研究者肥胖及非肥胖IGT的比例相似。研究发现,肥胖对照组的糖尿病发生率低于非肥胖对照组,而肥胖干预组的发生率低于肥胖对照组,非肥胖干预组的发生率也低于非肥胖对照组。这就说明,不论IGT(糖耐量减低)患者是否伴有肥胖,长期生活方式干预均能有效延缓或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此外,研究发现,肥胖患者经干预后的糖尿病绝对风险与未干预的非肥胖IGT患者相当。这就提示,肥胖IGT患者需要更强化的生活方式干预甚至药物干预。
不同肥胖状态人群的生活方式选择
既往有关生活方式干预的研究都是将饮食及运动干预进行合并分析,未评估单纯饮食或单纯运动干预的效果。
大庆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预组可被进一步细分为单纯饮食干预、单纯运动干预与饮食运动联合干预三组。
这就为我们探讨不同生活方式干预对于肥胖及非肥胖IGT患者的效果提供了便利条件。
结果发现,对于肥胖IGT患者而言,饮食干预与运动干预同样有效;而对于非肥胖IGT患者而言,则运动干预更有效。
我们分析认为,这可能与非肥胖人群不太愿意再少进食、控制饮食有关。这部分结果提示,肥胖与非肥胖IGT患者的生活方式干预可能需要有所差异,生活方式干预措施的选择需要根据患者的肥胖状态来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具体来说,对于非肥胖IGT人群,增加运动即可;对于肥胖IGT人群,则要从饮食及运动两大方面同时入手。
生活方式干预对长期死亡率的影响
之前,我们曾对大庆研究20年随访结果进行了分析,探讨了生活方式干预对死亡及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公众平台【糖尿病家庭调养】告诉大家:研究结果发现,生活方式干预可显著降低IGT(糖耐量减低)患者随访20年间的全因死亡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本次ADA(美国糖尿病协会)年会上,我们进一步发布了30年随访结果。结果发现,生活方式干预可使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风险降低30%~40%。目前,尚无国外研究能够重复该结果。美国即将在8年后发布的长达25年相关研究随访结果将为我们认识生活方式对IGT患者长期死亡率的影响提供更多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