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双胍降糖10年,发生肾衰竭!医生说他犯了3个错误,须反思
张大叔,59岁。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已近10年,近一周前出现头晕,双下肢乏力,入院检查。身体检查:无胸闷及胸痛,无视物旋转,无耳聋耳鸣,无眼痛,无多饮多食,尿便正常。但是血压高达190/110mmhg,目前病人神志清楚,精神不振,心肺腹未见异常双下肢无浮肿。
辅助检查:尿常规显示葡萄糖++,尿蛋白+++;血钾6.5,血尿素氮12mmol/l,肌酐300umol/l。初步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2型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肾衰竭。
吃了10年二甲双胍进行降糖,却发生了肾衰竭,难道是二甲双胍所致?
因为10年前检查出糖尿病,所以张大叔一直遵医嘱,服用二甲双胍进行降糖。难道罪魁祸首真的是二甲双胍?当然不是!
二甲双胍为双胍类降血糖药,是指南推荐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一线用药。可贯彻糖尿病全程用药。二甲双胍可促进周围组织细胞( 肌肉等) 对葡萄糖的利用;可抑制肝糖原异生作用,从而降低肝糖输出;可抑制肠壁细胞摄取葡萄糖,这与胰岛素作用不同,无促进脂肪合成的作用,对正常人无明显降血糖作用,单用时—般不引起低血糖,但与其他降糖药合用时,降糖药物需进行剂量的调节;不良反应较少,常见的不良反应为消化道不良反应,引起乳酸性酸中毒的危险性小,但具有乳酸性酸中毒高危因素时需加强药学监护;对长期用药需监测维生素B12血药浓度,并及时补充、以防贫血。
医生分析张大叔服用二甲双胍降糖引起肾衰竭的原因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其实引起肾衰竭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控制好血糖,使血糖波动比较大。血糖波动很容易损伤身体各脏器,血糖波动对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危害甚至比持续性高血糖更为严重。血糖波动通过激活氧化应激通路,损伤内皮细胞功能,加剧慢性炎症状态等造成血管损伤,增加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1、用药不规律,凭感觉用药
张大叔在服用二甲双胍几个月后,感觉血糖控制的很好。有时会忘记服药,但是身体也没有出现什么症状。于是张大叔服药就想起来就吃药,忘记就算了。认为用不用药无关紧要。事实上,单凭症状来估计病情并不准确。绝大多数2型糖尿病病人在诊断之初即需给予药物治疗。
2、不良生活习惯未及时纠正
张大爷平常生活中喜欢抽点烟,喝点小酒,喜欢“有滋有味”的食物,但是在查出糖尿病后,医生建议张大爷戒烟戒酒。刚开始张大爷也听医生的把烟酒都戒了,禽蛋饮食。但是一段时间之后,服用药物血糖维持的比较平稳,就又馋了!开始抽烟解馋。发现身体没有什么不适,就嚣张了起来,饮食也是大鱼大肉。
动物实验发现高脂血症能加重肾损害,降低高血脂对肾脏具有保护作用。糖尿病患者常合并高脂血症,出现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时高脂血症常更重,所以需治疗。糖尿病患者高脂血症治疗的目标值是:总胆固醇<4.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5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1 mmol/,甘油三酯<1.5 mmol/L。对保护靶器官而言。降低总胆固醇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尤为重要。
3、只吃药不及时检测血糖
及时监测血糖,不仅可以实时了解血糖的波动情况也可以了解病情和临床的治疗效果。同时也可作为选择药物及调整药量的重要依据。随着病程的延长,许多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效果逐渐降低,医学上称之为“降糖药物继发性失效”。如果不注意定期复查,自己觉得一直没间断治疗,心理上有了安全感,但若出现药物继发性失效,实际上形同未治。有的病人一直吃着药,结果还是出现了并发症,这就是原因所在。
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就是控制好血糖,遵医嘱服药,并且实时监测血糖,控制饮食,才能更好的控制糖尿病延缓并发症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