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脚上出现6种表现,说明你的血糖太高了,小心“糖尿病足”

文 / 健康最旋风
2020-12-22 09:35

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主要是胰岛素分泌异常导致血糖代谢异常。

截至目前,糖尿病是无法被治愈的一种疾病,犹如“慢性癌症”。

人们都说糖尿病是富贵病,随着物质条件的日益提高,糖尿病人群也许在不断地扩增。

所以,今天我们就来告诉大家如何通过脚趾的表现来及时发现糖尿病,尽早的做好预防。

提醒:脚上出现6种表现,说明你的血糖太高了,小心“糖尿病足”

1、足部麻木,有刺痛感

在临床,如果出现足部不适,有经验的医生都会先确认患者是否有糖尿病。

如果,足部出现麻木,刺痛感,那这实际上可能是糖尿病的征兆。

这些症状可能是周围神经病变对四肢神经造成的损伤,一些人群也会出现夜晚腿部抽筋的情况,要警惕了!

2、足部出现溃疡

溃疡的好发部位为前足底部。

脚底有溃疡,排除伤口感染的原因,很有可能是血糖太高了。

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发生真菌感染,特别是皮肤有褶皱的部位。

3、足部迟钝、踩棉絮感

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下肢神经的病变,会使患者的下肢皮肤出现因无汗而干燥,甚至感觉迟钝或丧失。

其中有个很明显的表现就是有脚踩棉絮感,此时一定要引起重视。

4、间歇性跛行

间歇性跛行是糖尿病病足较为早期的表现,意思就是在走路的时候腿脚疼,要休息一下才能在继续前行。

其导致原因主要是,下肢较轻微的缺血,才会出现异常的疼痛,但休息一段时间后就会缓解。

当缺血进一步加重时,就会出现不能走路,不能运动。

5、出现爪状趾

爪状趾由于缺血等造成下肢营养不良,甚至肌肉萎缩,会使得足部出现畸形。

这种症状一般在糖尿病初期或有神经性疾病时会出现,但是对生活没有太大的影响,往往被人们忽视,一旦发现要及时监测血糖。

6、脚趾发白

脚趾发白有多种原因引起,可能是糖尿病引起的,这时可以结合其他的身体症状综合判断,最好是尽早的就医检查。

血糖高的人,稳定血糖,做好六件事!

一、避免熬夜

一项研究显示,睡眠质量欠佳的人患2型糖尿病的几率比其他人高出6倍。

长期睡眠不足,可能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还影响身体五脏六腑正常代谢工作。

建议,最好在晚上10点之前入睡,早上6-8点起床,保证每天的睡眠时间在8小时左右最好。

二、不吃撑

糖尿病人宜少食多餐,避免吃得过饱。

暴饮暴食的行为是会增加胰岛素的负担,导致胰岛素分泌功能障碍,不利于血糖控制。

此外也要控制高脂肪食物的摄入,大量的摄入高脂肪食物会增加肝脏负担,引起肥胖,诱发高血脂对血糖健康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

建议,饮食上三餐规律,定时定量,营养均衡摄入,满足身体营养需求。

三、少喝酒

酒精会让血糖升高,导致加重糖尿病。

同时,糖尿病患者在服药,酒精能够影响到降糖药的代谢,影响到糖尿病的治疗。

所以血糖高的人最好戒酒,如果要是喝每次啤酒不超过400毫升,葡萄酒不超过150毫升,每周喝酒不宜超过2次。

四、控制体重

相关研究明确了肥胖、超重不仅是糖尿病,各种代谢异常都与其相关,并且超重越多患病风险越大。

肥胖常会导致糖代谢紊乱,增加胰岛素的代谢负担,进而引起血糖升高,诱发糖尿病。

日常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体重,尤其是腹部肥胖者,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

五、健康饮食

血糖高的人,平时可多吃一些降血糖的食物。

茶饮推荐:

日本古书《吃茶养生记》也记载桑叶有改善“饮水病”(即现代医学的糖尿病)的作用。

所以,血糖高的人,平时可常用桑叶泡水喝。

蔬菜推荐:

洋葱性味辛温,甜润香辣,是人们喜爱的一种蔬菜。

洋葱中含有可刺激胰岛素分泌的降糖物质,也可以降血脂,预防糖尿病的并发症。

平时可以直接吃,或是炒洋葱。

主食推荐:

主食方面经常吃一些粗粮,如荞麦、豆类,粗粮中膳食纤维可促进糖的代谢,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

六、懂得监测

初期高血糖可能也没有明显的表现,可往往让很多人忽视或是不重视,到时疾病的恶化。

控制好血糖,要监测血糖水平,同时要定期检查其他方面健康预防并发症。

记住几个值时刻检测:

①空腹血糖不超过7.0毫摩尔/升,

②餐后血糖不超过10.0毫摩尔/升,

③糖化血红蛋白不超过7%。

最后常做两项运动:

1:快步走

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每天快步走约1个小时,就可降低约五成患2型糖尿病的危险。

快步走可带动全身运动,加速血液的循环,提高身体对糖的利用。

坚持每天1次,每次30分钟,以微微出汗、感觉轻松愉快为度。

注意:不要走坑坑洼洼的道路或鹅卵石小路,避免受伤。

2:太极拳

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法。

太极拳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朋友,它动静结合,刚柔相济,一套拳打下来,微微出汗,运动量适中。

每天上午或是下午,找安静、空气清新之处,让大脑放松,调整好呼吸开始练习太极拳,根据自己的体力和病情,控制动作幅度和时间长短,坚持锻炼,可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