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吃饭习惯养成了,血糖想“叛变”都难!有多少糖友可以做到?

文 / 健康观念好治疗
2020-12-14 19:15

临床上,许多人患糖尿病是因为他们 ''不停地说。'' 这真是吃饭、生病、流泪时的快乐时刻。

为了让广大的糖友能更好地控制血糖,改善病情,今天的编辑会给你一些提示,让你快速学习。

1、吃主食时加点杂粮

众所周知,国人的主食一般以精白米面为主。

但目前尚不清楚的是,精制白米粉由于加工程度高,在精制过程中去除了谷类皮层、胚层以及糊层,只剩下淀粉和少量谷类蛋白质。它是一种碳水化合物,能迅速释放能量,血糖指数达到 72。

根据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一个人吃的白米越多,他患 2 型糖尿病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此,糖友吃主食时,要添加一些杂粮,如糙米、黑米、紫米、荞麦、燕麦等,这种厚厚的组合可以大大减慢我们的消化速度,延缓小肠对葡萄糖的吸收,这不仅有利于减缓餐后血糖的迅速上升,也有利于减轻胰岛的负担,维持血糖的水平。

2、吃饭时先吃菜,再吃饭

很多人吃饭时都会习惯先一口饭接着一口菜。

这种先饭后菜的进餐顺序对糖友们来说,要打一个大大的叉。

一般来说,蔬菜、蘑菇、海藻食品血糖指数较低,进食时不仅容易感到饱腹感,而且由于含有大量的膳食纤维,进入胃后体积迅速膨胀,粘度增大,碳水化合物分解时间延长,从而延缓了小肠对糖的吸收,有利于控制餐后血糖。

因此,建议糖友的顺序应调整为蔬菜、蘑菇和海藻食品,如鸡蛋、肉类、豆类和乳制品。

3、吃完饭后散散步

不少糖友吃完饭,都会习惯坐到沙发上玩手机、看电视。殊不知,这样的习惯特别容易导致餐后血糖的异常升高。久而久之,还会诱发腹型肥胖。

饭后散步,实际上对血糖有很好的控制作用。

这是因为身体饭后走路,人体的下肢肌肉处于收缩和运动状态,这将加速细胞的新陈代谢,导致更多的能量消耗。这样,身体才能更有效地处理大量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从而更好地调节餐后血糖。

当然,因为糖友们的糖尿病类型不同,血糖水平等都会存在差异,以上的3个小建议最终还是要以身体实际为准来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