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润健康乡村|庞国明教授:纯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

文 / 健康的蓝天白云
2020-12-14 10:51

根据流行病学统计,我国已经发展为世界上糖尿病患病率最高的国家之一。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攀升,中医药对糖尿病的预防与治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纯中药治疗就是其中的精华部分。精彩内容整理如下。

“T2DM三辨诊疗模式”具体内涵

先行辨病诊断,确定中医病名

次行辨证诊断,确立精准证型

临床无症可辨,再施精准辨体

那么今天就随小编先来了解一下2型糖尿病中的五个中医病名吧!

纯中药治疗T2DM三辨诊疗模式中的“5”

“5”即T2DM的五个中医病名

庞教授认为必须据其不同病理阶段和不同的临床表现,以临床实际命名中医病名,在临床上据其不同表现分别命名为中医的消渴病、上消病、中消病、下消病和脾瘅证,以确保中医病名在指导辨证求因、审因论治的正确导向作用。

“5”种病名释义

消渴病:多饮、多食、多尿,消瘦或尿中有甜味

上消病:口渴多饮症状为主者

中消病:多食易饥、消瘦为主者

下消病:小便频数,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者

脾瘅证:口中甜味,形体肥胖,或体检发现血糖数值高为糖尿病前期者

纯中药个体化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循证证据越来越多,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领域的应用。

“7”即T2DM中医辨证论治的七个证型

1、热盛伤津证:

症状:多食易饥,消谷善饥,形体消瘦,口渴,多饮,小便频数量多,心烦易怒,口苦,大便干结,舌质红,苔薄黄干,脉弦或数。

治法:清热生津止渴

方药:清热养阴调糖饮加味

生石膏 30~60 g 肥知母 10 g 干生地 30~45 g 麦门冬 10 g 川牛膝 30 g 太子参 30 g 粉葛根 30~60 g 天花粉 30 g 炒苍术 10 g 炒枳壳 10 g 升麻片 3~6 g 生甘草 3 g

加减:若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3~6 g,口渴甚者重用天花粉,再加北沙参30 g。

2、气阴两虚证:

症状:倦怠乏力,精神不振,口干咽干,口渴多饮,形体消瘦,腰膝酸软,自汗盗汗,舌质淡红或舌红,苔薄白干或少苔,脉沉细。

治法:益气养阴

方药:益气养阴调糖饮加味

太子参 30~45 g 生黄芪 30~80 g 干生地 30~45 g 山萸肉 30 g 炒山药 30 g 苍白术 各10~30 g 泽泻 10~30 g 紫丹参 30 g 云茯苓 30 g 炒枳壳 10 g 麦门冬 10 g 升麻片 6~10 g

加减:乏力明显者,生黄芪可加至60~80 g;盗汗者加仙鹤草60~120 g。

3、肝郁脾虚证:

症状:情志抑郁或因精神刺激而诱发血糖升高,烦躁易怒,脘腹胀满,大便或干或溏,女性常伴有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治法:疏肝健脾

方药:疏肝健脾调糖饮加味

北柴胡 10 g 全当归 10 g 云茯苓 30 g 生白芍 30 g 苍白术 各10~30 g 粉丹皮 10 g 炒栀子 10 g 川牛膝 30 g 苏薄荷 10 g 生甘草 3 g 升麻片 6 g 鲜生姜 3片

加减:心烦易怒者加淡豆豉30 g;失眠多梦者加夜交藤50 g。

4、痰浊中阻证:

症状:形体肥胖,身重困倦,纳呆便溏,口粘或口干渴但饮水量不多。舌质淡,苔腻,脉濡缓。

治法:燥湿健脾,化痰降浊

方药:和中降浊调糖饮加味

苍白术 各30 g 广陈皮 10 g 川厚朴 10 g 建泽泻 30 g 猪茯苓 各30 g 川桂枝 6~10 g 生薏仁 30~50 g 姜半夏 10 g 牙皂角 6 g 川牛膝 30 g 升麻片 3 g 生甘草 3 g

加减:舌苔白厚腻、口中粘腻加佩兰10 g;下肢浮肿者加玉米须30 g。

5、湿热内蕴证:

症状:口干口渴,饮水不多,口苦,口干,口中异味,形体肥胖,身重困倦,大便粘腻不爽,舌质淡,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热祛湿,和中降浊

方药:清热祛湿调糖饮加味

川黄连 10~30 g 川厚朴 10 g 炒栀子 10 g 姜半夏 10 g 淡豆豉 30 g 生薏仁 30 g 川黄柏 10 g 炒苍术10 g 生枳实 10 g 石菖蒲 6 g 细芦根 30 g 川牛膝 30 g 升麻片 3 g

加减:大便粘滞不爽者加广木香10 g;口苦或口中异味明显者加藿香10 g、佩兰10 g。

6、脾肾气虚证:

症状:腰酸腰痛,眼睑或下肢水肿,自汗,小便清长或短少,夜尿频数,性功能减退,或五更泄泻,舌淡体胖有齿痕,苔薄白面滑,脉沉迟无力。

治法:健脾益胃

方药:健脾益胃调糖饮加味

太子参 30~45 g 生黄芪 30~80 g 炒山药 30 g 熟地黄 30 g 山茱萸 30 g 建泽泻 30 g 怀牛膝 30 g 苍白术 各10~30 g 炒枳壳 10 g 猪茯苓 各30 g 桑螵蛸 30 g 升麻片 6~30 g

加减:尿频而湿浊者,加益智仁10 g、川萆薢30 g;乏力明显者,加生黄芪60~8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