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3c”治疗,打通科室间的壁垒
我国是“糖尿病第一大国”,众多人正深陷“甜蜜”的负担中。长期服药、没完没了地皮下注射胰岛素,动不动就不受控制的“甜蜜的杀手”,让许多糖友感到“心累”。近日,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通过先进的糖尿病“3c”治疗,为许多门诊糖尿病患者以及全院围手术期的糖尿病患者,及时、有效、安全地控制住了血糖,糖尿病人的管理模式得到了极大优化。
案例:“身份证大小的”胰岛素泵,为八旬糖尿病患者解除手术风险
今年80岁的张奶奶(化姓),因为便血来到中大医院普外科就诊,被诊断为直肠癌,需要尽快进行手术。尽管这类手术并不算难,但是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了外科医生面前:张奶奶患有2型糖尿病10年,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治疗,血糖波动大,如果冒然接受外科手术,患者就得面临着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伤口难愈合及肠外营养等各种难以预料的困难和并发症的产生。而且,对于张奶奶这样长期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患者,靠传统的降糖方式很难保证在手术后全身代谢状态的安全。
那么,如何帮助张奶奶在有效的控制血糖,顺利接受手术呢?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全院血糖管理小组专家会诊,使用糖尿病围手术期的治疗有效新技术——胰岛素泵,为张奶奶带来了希望。
据中大医院内分泌科王尧主任医师介绍,胰岛素泵是一种特殊的胰岛素输入装置,大小和身份证差不多,很便于佩戴。相比注射笔的单次注射,胰岛素泵采用人工智能控制,通过持续皮下输注微量胰岛素的方式,能最大程度模拟胰岛素的生理性分泌模式,确保稳定而安全地控制血糖,并保持术后全身代谢水平的稳定。
“身份证大小的”胰岛素泵最终,经过胰岛素泵的治疗以及内分泌医护团队全程精细化的管理,张奶奶的血糖被成功控制住了,并如期接受了外科手术。
高能:医生携手人工智能,三招制服“甜蜜杀手”
除了用胰岛素泵取代传统的皮下注射胰岛素外,对“甜蜜杀手”的监测也同样可以插上“科技的翅膀”。在中大医院,内分泌科医生正与人工智能携手,高效管理“甜蜜杀手”。
王尧主任医师介绍,传统的血糖检测犹如“盲人摸象”,很多患者认为监控了餐后或空腹时的血糖就足够了,但这只反映了患者某一具体时间的点血糖水平,并且容易受饮食、心情和糖代谢等各种因素影响,对1型糖尿病和注射胰岛素的2型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的波动和难以察觉的低血糖状态,是威胁他们健康和预后的重要杀手,仅根据用餐前后的血糖状况来制定治疗方案,显然不够准确。
正如战场上的“哨兵”,动态血糖监测系统通过葡萄糖感应器,监测皮下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间接反映血糖水平,提供连续、全面、可靠的全天血糖信息。医生便可以通过安装在手机、电脑上的糖尿病管理软件,看到实时血糖监测数据,并及时干预急剧波动的血糖和高、低血糖的极值,调整胰岛素泵的胰岛素输注剂量。
医生通过“糖尿病管理软件”实时监控患者血糖、调整胰岛素泵治疗剂量等智能三招将“甜蜜杀手”管得服服贴贴,为患者实现了更加及时、有效、安全的血糖控制,也优化了糖尿病的管理模式。
突破:糖尿病“3c”治疗,打通科室之间的壁垒
王尧主任医师介绍,将实时动态血糖监测 (Real-time CGM)、胰岛素泵 (CSII)和糖尿病管理软件(CareLink)整合为一体,专业上称为糖尿病“3C”治疗。“3C”治疗借助人工智能的力量,又注入了医生的专业能力,是目前管理院内糖尿病患者最先进、有效的方式。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近年来糖尿病患者及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日益增加,非内分泌科室的血糖异常患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数据显示,仅有六分之一的入院糖尿病患者就诊在内分泌科室,其余分布在医院的各个科室。在全院住院患者中,近40%的住院患者存在高血糖,这部分患者并非单一发病,而是因其它疾病入院治疗。传统模式下这部分病人无法及时发现血糖异常情况,使得其原发病的治疗和管理也面临着很大挑战。
据悉,自中大医院内分泌科成立全院血糖管理小组以来,通过糖尿病“3C”血糖管理系统成功打通了科室之间的壁垒。“通过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全程系统的管理,使得处在系统中的患者住院期间的血糖状况得以监控,并通过专业团队的指导,实现及时准确的治疗,有效解决了非内分泌科室的糖尿病患者的管理难题,保证了原发病治疗过程的顺利。大量的调查资料显示,这种管理模式有利于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节约住院费用。”王尧主任医师说。
提醒:这些人群,可以选择胰岛素泵治疗
令人欣喜的是,除了住院患者,以下四种类型的糖尿病患者,也同样可以接受胰岛素泵治疗:
1、1型糖尿病患者和需要胰岛素强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期间。
2、需要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新诊断或已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
3、2型糖尿病患者伴应激状态。
4、妊娠糖尿病、糖尿病合并妊娠、及糖尿病患者孕前准备。
据介绍,中大医院成立了糖尿病护理门诊,可以为患者提供胰岛素泵的护理服务。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由专业的医生来判断是否适合用胰岛素泵治疗,患者可以到内分泌科室请专科医生评估,不可擅自更换自己的糖尿病治疗模式。(蔡逸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