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糖尿病#掌控糖尿病不走弯路——糖尿病药物怎么选?

文 / 健康的咪豆
2020-10-29 10:45

关于糖尿病药物的使用,大家更是有一些以下常见的错误观点:

1、胰岛素会产生依赖,用了就不能停了

很多人认为胰岛素就像“毒品”一样,注射后就会对它产生依赖,并且只有病情到了终末期了才会启用胰岛素。其实,胰岛素是正常人体内本身就存在的降糖激素,根本不存在依赖、成瘾的问题。是否需要使用胰岛素、使用剂量都是根据患者病情,比如体内胰岛功能情况或血糖水平决定的。有部分患者打胰岛素后确实撤不下来了,但这并不是对胰岛素产生了依赖,而是他们的病情需要长期的胰岛素治疗。例如有严重并发症的、胰岛功能衰竭的,胰岛素缺乏,必须补充胰岛素,否则无法理想控制血糖。当然,很多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岛素治疗一段时间,高糖毒性症状缓解、血糖控制理想后,配合饮食、运动生活方式干预,可以逐渐减少胰岛素用量,改为口服药治疗。

2、口服药危害大,胰岛素更好

很多患者认为“是药三分毒”,拒绝用口服药,而胰岛素属于生物体内的天然物质,是最安全的。其实,胰岛素最常见的副作用就是低血糖,还可能引起体重增加、水肿等不良反应。事实上,在2型糖尿病发病人群里,大部分是不缺乏胰岛素的,遵循“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很多病人是没有必要注射胰岛素的。所谓“口服药危害大”说法也太过于武断,只要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等就能避免药物副作用,并且,许多口服药还能带来降糖之外的获益,比如保护心脏、肾脏及控制体重等,这些都是胰岛素做不到的。因此,我们不能盲目使用胰岛素,必须要严格掌握它的适应征。

3、二甲双胍伤肾,不能吃

临床工作中,实在太多病人认为二甲双胍伤肾而拒绝服用,但其实肾脏只是排泄二甲双胍的器官,药物本身并不会对肾脏产生任何不良影响。只是肾功能不全时,可能会引起二甲双胍蓄积,从而增加乳酸酸中毒的风险。二甲双胍不伤肾,但不建议本身肾功能严重不全的患者使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几十年来作为2型糖尿病治疗的一线用药,称之为“航母”药物,有它独特的优势。因此,遵医嘱用药,定期复诊就不必谈“双胍”色变了。

微讯:代谢内分泌科 刘红 姚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