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血糖正常就是糖尿病控制好?没那么简单!医生科普来了

文 / 健康生长
2020-10-23 14:43

有一种疾病,名字很“甜蜜”,但它影响我们全身所有组织器官,严重降低我们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

这是个古老的疾病,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500年。

因为病患的尿液有甜味,可招来苍蝇蚂蚁,被称为“尿甜”病。患者又常有多食、多饮、多尿和消瘦的症状,仿佛是饥渴所致,古代中医称之为“消渴病”。

这也是一个“风靡全球的现代流行病”——糖尿病。


显然,糖尿病已成为21世纪全球也是中国面临的最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百年前,糖尿病还是一种绝症,人们对它束手无策,只能用残忍又无用的饥饿疗法。

随着人类对糖尿病疾病认知的深入和医疗技术的进步,糖尿病已从让人闻之色变的“绝症”转变为可防、可控的慢性疾病。

但现实是,糖尿病的防控效果不尽如人意。

近半的糖尿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不知情或认知不充分,对如何自我管理无所适从,获取的医学诊疗不尽专业,在糖尿病管理方面却存在着众多误区。

孙子曰: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检验降糖方案是否有效?最直接的方法便是血糖监测。

但对于患者来讲,传统的指尖采血血糖检测法,十指连心的疼痛感、针头恐惧以及频繁的采血使得患者难以为继。

而如果仅仅依靠每3个月至医院抽血检查,那么也是“亡羊补牢”。因为即便是血糖控制标准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反映的也是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对于调整降糖治疗后的评估存在“延迟效应”。

何况HbA1c和指尖血糖监测无法完整反映全天血糖谱,存在监测的“盲区”,无法达到个体化血糖精细管理的高度。

清晨伊始,人体的血糖就不再是一成不变的。一日三餐进肚,我们的血糖就会如过山车般起伏波动(图1),糖尿病患者尤甚(图2)。

因此,即使空腹血糖不高,也不等于全天血糖控制好。采用连续血糖监测方法可以了解自身特有的血糖波动情况,在专业医疗的指导下选择恰当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从而达到精细化的血糖管理。

很多人对糖尿病治疗的最大误区之一就是:
“糖尿病就是血糖高,
只要把血糖控制下来就万事大吉了。”

WRONG!!!

无论是美国糖尿病学会(ADA)的《糖尿病诊疗标准指南(2019版)》以及《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均提出对糖尿病患者需评估未来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并行实施个体化的血糖(Blood glucose)、血脂(Blood cholesterol)、血压(Blood pressure)的综合管理目标(表1)。

而事实上,中国七成以上的糖尿病患者都合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等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而其中三项控制同时达标的患者不足两成(来源:CCMR-3B研究,PLoS One, 2016, 11:e0144179)。

糖尿病是个系统性疾病,通俗点讲是全身性疾病,血糖高只是表象,实际损害的是全身各个器官和组织。

长期高血糖水平会导致广泛的血管损伤,从而影响心脏、眼睛、肾脏和神经等,医疗成本增加、生活质量下降。

而大多数糖尿病患者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并发症,但通过筛查计划在早期阶段发现并发症,可以及早治疗并预防疾病的发展。比如每年一次的眼科检查、肾脏功能评估和糖尿病足筛查、每年两次的口腔检查等。

1921年,加拿大医生Frederick Grant Banting和他的助手用近100条狗和一个暑假,经历无数次失败的实验,终于发现并提取出有活性的胰岛素,为绝望的糖尿病患者带来了福音,并由此获得195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为了纪念Banting的巨大贡献,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糖尿病联盟在1991年将Banting的生日11月14日定为“世界糖尿病日”并沿用至今。

许多人对胰岛素都存在着莫大的偏见和误解,认为使用这种激素会如同毒品一样注射上瘾。

但事实上,所有正常人都依赖着胰岛素健康的生活着。

人体胰腺中的胰岛细胞不间断地分泌胰岛素,精密而又完美的调控着血糖平衡。绝大部分糖尿病的发生是由于胰岛素的缺乏或者胰岛素不敏感,从而导致人体失去了对血糖的正常调控。

对于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如胰岛素绝对缺乏的1型糖尿病,胰岛功能耗竭的长年2型糖尿病)、患有严重糖尿病并发症者、糖尿病合并妊娠者,胰岛素治疗是最主要的、甚至是必需的控糖手段。

对于部分有明显高血糖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短期的使用胰岛素治疗,可以保护胰岛细胞功能,诱导糖尿病临床缓解,即仅需生活方式干预即可控制血糖良好。

总而言之,糖尿病需要全面的控制计划,与其说是治疗,更不如说是长期综合管理。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在专业的医学培训和指导下,让糖尿病患者获取对自身疾病的认知以及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以便在饮食、运动和体重方面制定明智的决策,有效地监测其血糖、血脂和血压,获得并正确使用药物,定期参加并发症筛查。

庞璨, MD, PhD

庞璨医生现任嘉会医疗内分泌科医师。庞医生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系, 获得内分泌代谢专业硕士学位,2008 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得内分泌代谢临床专业型博士学位。加入嘉会医疗前,庞医生长期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及急诊内科工作,任副主任医师。庞医生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不仅擅长糖尿病、肥胖症、痛风、骨质疏松、高脂血症等常见代谢性疾病的预防和诊治(包括饮食指导、病患教育等),还熟悉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肾上腺疾病、垂体疾病以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疑难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善于针对疾病特点主持或协助开展个体化的多学科联合诊治。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由嘉会医疗医疗团队撰写并审核,任何其他机构或个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