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其实可防可治

文 / 马晋平消化病科普
2017-06-27 22:21

糖尿病患病率在我国的形势有多严峻?世界卫生组织用了“爆炸式增长”来形容。

根据去年的数据,我国约有1.1亿名糖尿病患者,约占中国成年人总数的1/10。我们俨然已经坐稳了世界第一糖尿病人口大国的位置。

这个世界第一可不讨人喜欢,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在我国每年导致近100万人的死亡,其中近40万人在70岁以下过早去世。

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是导致我国糖尿病患者激增的主要原因。所以,想要预防及管理好糖尿病,我们提倡“管住嘴、迈开腿”,用健康的生活方式来防病治病。

两个成功案例

今年,美国公布了一项针对2776名糖尿病患者的研究结果,他们把糖耐量异常者分为二甲双胍治疗组和生活方式干预组,15年后随访,发现两组人相关身体指标的结果相当。

这再次证实了生活方式干预(包括控制饮食和适度运动)等同于降糖药的作用。

找到了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不健康饮食和缺乏运动,我们在预防和控制早期糖尿病上就有了指导方针。在这里举两个我熟知的例子。

★ 糖尿病防治榜样一:内分泌专家“管住嘴、迈开腿”,血糖控制住了

某大医院内分泌科专家杨先生年过半百,家族有糖尿病史,好几个兄弟姐妹先后不幸“中招”。

在2006年的一次常规体检中,他发现自己血糖值达到临界值。他知道,如果自己不想办法加以控制的话,很快就会像兄弟姐妹一样,因为家族遗传的原因不可避免患上糖尿病,但如果控制得好,糖尿病或许会“迟到”甚至“不来”。

从此,他坚持每天运动一小时,长年快步走,饮食方面严格控制,少吃高糖、高油、高脂的食物,青菜、水果适量多吃,少熬夜。

糖尿病其实可防可治

一年过去了,他的血糖值降至正常。如今9年过去,他的血糖仍然控制得很好。他终于用“管住嘴”和“迈开腿”这两大法宝,打破了家族人人得糖尿病的“魔咒”。

★ 糖尿病防治榜样二:45岁的他坚持跑步脱掉了“糖人”的帽子

今年45岁的陈先生是某高校的一位教授,身高仅1.6米的他原来体重85公斤,体检空腹血糖值超过7.8mmol/L。虽然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多尿、多饮、多食、体重减轻),但因为太胖,稍微动一动他就气喘如牛。

内分泌科专家指导他除了服用降糖药二甲双胍外,还替他制订了严格的饮食控制和运动计划。他坚持每天跑步5~10公里,同时减少原来爱吃的甜食和高油食物,增加青菜和低糖水果,对每天摄入的总热量进行控制。

一年后陈先生体重减至65公斤,血糖降至正常值。口服降糖药停了后,他每天风雨无阻坚持运动,血糖没有反弹,成功脱掉了“糖人”的帽子。

饮食和运动能够预防和治疗早期糖尿病,这一点有实践和理论证明,我有好几个病人都是这样成功的,现在他们都不用吃降糖药了。

所以,如果你血糖值偏高是糖尿病“后备军”的话,要赶快向杨先生和陈先生学习,行动起来。

糖尿病其实可防可治

诺诺/图

早期症状

糖尿病主要有两类:一类是1型糖尿病,也称青少年糖尿病,病因不明;还有一类是是2型糖尿病,是身体无法有效利用胰岛素造成的。

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占患者总人数的90%,超重和缺乏运动是主要病因。

我国2型糖尿病患者在过去的20多年呈爆炸式增长。1980年,中国男性的患病率不到5%,现在该比例已经超过10%。

更为严重的是,中国近半数成年人处于糖尿病前期,约为5亿人。

对于一般人来说,糖尿病的早期症状是难以识别的,测血糖又需要买仪器、扎手指,大家嫌麻烦,就给疾病留下了很大的发展空间。

然而不管不问的鸵鸟政策,只会让糖尿病魔日趋猖獗。糖尿病对人体的危害是多方面的,包括心脏、肾脏、眼等全身器官,若不控制可出现心梗、肾衰、肢体坏疽、失眠等严重并发症。

好在2型糖尿病是可防可治的,早期发现血糖异常并及时科学干预,可以降低血糖,恢复健康。早期糖尿病的征兆如下:

1. 口喝多饮,夜间尿多。

糖尿病时,大量的糖存在于原尿当中,大大增加了原尿的渗透压,大幅减弱了肾脏重吸收水的作用,造成了多尿的现象。继而身体缺水,患者总感到口渴、嗓子干。

2. 饭吃得多,体重缺下降。

由于胰岛素缺乏或功能不良,倒是糖分都堆积在血液里,无法进入细胞被利用。这样一来,大脑还是能量不足,因而饥饿多食。人体组织也利用不到能量,吃得多反而消瘦,很容易疲劳、乏力。

3. 皮肤干燥,身体发痒。

过高血糖对于毛细血管的损害,间接危害周围神经的供养,使人体感觉到瘙痒、刺痛、麻木等感觉异常。此外身体缺水,皮肤干燥,也加剧了瘙痒。

4. 视力减退,眼睛疲劳。

过高的血糖会损害视网膜、视神经,加剧视力减退,甚至失明。

5. 足部麻痹,伤口难愈。

由于高血糖对周围神经的损害,使患者的下肢常常处于麻痹(也有疼痛)状态,感觉失灵。同时使受伤的组织难以愈合,甚至溃烂。

发现了这些糖尿病的早期症状,请及时到医院做相关体检。我国有超过一半的糖尿病患者没有得到诊断,2010年的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率仅为25.8%。

减肥才是

硬道理

其实,糖尿病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病。

由于人们生活方式改变却没有重视疾病预防,导致吃得多动得少,很容易能量过剩堆积在体内,从而引起三高,继而增加患糖尿病的风险。另外,现代人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也使人体内分泌代谢容易发生紊乱,增加患病风险。

年龄超过45岁,肥胖,曾经在妊娠时有血糖偏高的情况,高血压,生活方式不健康(比如久坐、吃得太精细,营养太丰富),有遗传家族史,这些人都是糖尿病的高危人群,需要在生活方式上进行干预。

首先要控制的就是体重。想远离糖尿病,减肥才是硬道理。

很多朋友可能有疑惑,自己四肢并不胖,但就是肚子比较大,“啤酒肚”或者肚皮有一层“游泳圈”,这样算肥胖吗?实际上,腹型肥胖患者更危险。

糖尿病其实可防可治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男性腰围 ≥ 102cm,女性腰围 ≥ 88cm,或者腰围/臀围比例男性 > 1.0,女性 > 0.9时,就算腹型肥胖。

腹部有大量脂肪堆积的人,更容易患代谢综合征,引发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病、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并且孩子腹型肥胖还容易出现性早熟。

许多胖人都会懒于运动甚至厌倦运动,所以期望通过打针、吃药就能瘦下来。但这并不现实,还可能引发身体其它疾病的出现,如电解质代谢紊乱、脱水、营养不良、肉毒素副作用等。

所以体重超标、腹型肥胖人士一定要“管住嘴、迈开腿”,把减肥进行到底,才能更好地拥有健康人生。

最后,自测血糖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是自我管理的重要手段。因为每次到医院测血糖,测的只是当时的情况,而患者也不能天天跑医院,因此无法体现一段时间内的血糖控制情况。

糖尿病其实可防可治

自测血糖的时间分为以下几类:

1. 空腹血糖。每周一次。

2. 餐后2小时血糖。每周一次。

3. 一天7次血糖谱:包括三餐前、三餐后2小时、睡前,必要时加测凌晨3点的血糖。这种血糖谱的测定可每隔2~3周做一次。

4. 随机血糖。多在出现不适症状时测定。例如运动后、饮酒后、情绪波动、驾车外出等时候,尤其出现心慌头昏、出汗、饥饿等症状时。

测定的血糖值应及时准确记录,并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记录。这些记录是医生进行药物调整的客观数据。

患者最爱追问的糖尿病疑难

有哪些体检项目可以查出糖尿病?

1. 空腹血糖检查

空腹血糖检查是糖尿病常规检查中的一项。可以在医院进行抽血检测静脉血糖,更常用的是家用血糖仪来检测指血血糖。

2. 餐后2小时血糖检查

临床上有不少病人,空腹血糖不高,但餐后2小时血糖明显增高,也可诊断为糖尿病。常规体检单纯检测空腹血糖几乎要漏诊一半的糖尿病患者。

3. 葡萄糖耐量试验、胰岛素、C肽释放试验

葡萄糖耐量试验是国际公认的糖尿病的诊断试验,如果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可以诊断为糖尿病。

同时可以采血测定胰岛素、C肽,了解胰腺B细胞在葡萄糖负荷下的最大分泌能力,可以协助判断胰腺B细胞的储备功能,指导对治疗方法的选择。

4. 糖化血红蛋白

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病人尤其如此。

而糖化血红蛋白主要作为对过去2~3月内平均血糖控制水平的一种监测手段,是目前国际公认的血糖控制水平是否达标的金标准,正常值为4.0~6.5%。

5. 尿糖检查

在家用血糖仪出现之前,尿糖的检查一直是每日评估糖尿病控制情况的主要方法。

6. 尿酮体检查

出现尿酮即表示胰岛素缺乏,糖尿病控制不理想。

7. 糖尿病并发症检查

如果血糖控制不理想,糖尿病患者会逐渐出现各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指糖尿病大血管病、微血管病及神经病变。

血糖仪怎样使用才测得准?

★ 家用血糖仪大同小异,但有一个大原则:哪个厂家生产的哪个批号的血糖仪,都是配备了固定的一套试纸,不可混用。

★ 试纸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过了保质期再来测就不准了。而且血糖试纸必须保存在原装的试纸筒内,放在阴凉、干燥处,用时取出一张试纸后要马上将盒子盖紧,以免受潮。一旦试纸受潮,必须更换。

★ 首先要75%酒精消毒指腹,一般可用无名指、中指或食指。消毒之前可以揉搓手指末端使其相对充血丰富。不可以用碘酒消毒,因为会影响结果。

★ 扎手指。扎指腹是最理想的,这里含大量毛细血管,出血快,止血也快。切不可扎手指的两侧,因为这里有血管走行。取血时不能用力挤压,以免混入组织液。

减肥手术可以控制糖尿病吗?

减肥手术除了能治疗肥胖及糖尿病,而且能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但是并非每个胖人都适合。

适应症:单纯性肥胖的BMI>32,或者糖尿病患者的BMI>27;年龄16至65岁;无其他腹部手术禁忌症等,建议进行减肥手术。

只有达到肥胖症才能考虑是否适合做减肥手术,如果类似从“整形美容”角度出发,则不建议做手术。

评估一下你的BMI,对号入座:

糖尿病其实可防可治

并不是单纯说体重指数达到了,就可以马上实施减肥手术,还需要去专业医院进行一系列评估。

一般的肥胖通过饮食、锻炼还是可以控制的。如果你的BMI超过了32~35,经过饮食、锻炼仍然无法控制,可以到有资质的医院就诊咨询、评估是否需要做减肥手术。

听说血糖高对怀宝宝不好,那还能要二胎吗?

妊娠早期高血糖能影响胚胎的发育过程,严重畸形的发生率是正常妊娠的7~10倍,多合并羊水过多,流产和早产率在10%~25%。

高血糖对妈妈也有很大危害,它增加母亲患妊娠期高血压、肾盂肾炎、尿路感染、乳腺炎等感染的风险,甚至导致子痫、产妇大出血、酮症酸中毒等严重的并发症,危及生命。

如果您已经被诊断出血糖有问题,那还能怀孩子吗?首先,请做一个自我测评,明确自己属于的等级。

A级:妊娠期才诊断的糖尿病

A1:经过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A2:经过控制饮食,空腹血糖≥5.3mmol/L;餐后2小时≥6.7mmol/L

B:孕前已经诊断糖尿病,发病年龄在20以后,病程<10年。

C:孕前已经诊断糖尿病,发病年龄在10~20,或病程10~20年。

D:孕前已经诊断糖尿病,发病年龄<10,或病程>20年,或合并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

F:合并糖尿病肾病。

R:眼底有增生性视网膜病变或魔力提积血。

H: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T:有肾移植病史。

(不要问为什么没有E,因为本来就没有)

如果您属于D、F、R、H、T级患者,未曾接受治疗,您的情况你对母儿危害均较大,应该采取避孕,不适合要宝宝;如果您属于B、C级,或D、F、R级但脏器的病变较轻,血糖控制情况长期良好,可以在和医师充分的沟通、坚持治疗、密切监护下尝试怀孕。

(本科普系列献给2017年广州科技活动周)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