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姐弟得了糖尿病,姐姐病亡,弟弟却健康,同病为何不同命?
本文为@林博讲糖公众号授权发布
作者: 林忆阳 博士
我们无法选择命运,但我们可以选择面对命运的态度。
从两组病例对照,和大家聊聊是什么原因在决定糖尿病患者的命运?
病例对照一
弟弟 VS姐姐
先从姐弟俩的命运说起。
林先生一家有5个人患糖尿病。林先生今年68岁,糖尿病史13年。姐姐的发病情况与他相似。
春节后,林先生到我的门诊复查,面有戚色。聊天中得知,他刚从姐姐的葬礼上回来,姐姐因为糖尿病肾病终末期,肾功能衰竭而亡。
而林先生每年例行检查,虽然肌酐升高,但多年保持稳定。
同样是糖尿病,为什么姐弟俩的差别这么大呢?
果真是林先生命比他的姐姐好,同病不同命吗?
我们来了解一下林先生的诊治过程。
因血糖控制不佳,而且肌酐偏高,林先生于2014年到我院就诊,当时空腹血糖在10mmol/L左右。
在门诊与我沟通后,林先生决定密切配合医生,自律生活,规范治疗。表现在:
1、定期到内分泌科就诊
从2014年到2019年,一直坚持在我们科规律就诊。
2、严格饮食控制
由于林先生的胰岛功能较弱,稍微吃一点儿“带甜”的食物,血糖就会飞升。
因此他毅然更改了自己多年来喜吃甜食的习惯——这真得很不容易!
3、坚持规律运动
林先生跟我说,如果下雨了,他也会打伞出去,坚持达到每天的运动量。
4、坚持规范监测血糖
应用胰岛素的患者,需要强化血糖监测。
在医生指导下,林先生开始学习自我血糖监测,并能根据血糖值进行相应的处理。
近半年内,自测餐前血糖在5-8mmol/L,餐后血糖在8-10mmol/L,糖化血红蛋白在6.5%~7.0%,没有发生显著的低血糖。
5、坚持规范用药
林先生目前一直在应用预混胰岛素+伏格列波糖+瑞格列奈联合降糖。
应用预混胰岛素,对糖友的自我管理水平要求很高。
而林先生已经学会根据自己的血糖与饮食情况,适当调整胰岛素用量,保证血糖平稳。应该说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糖尿病友!
在这5年的时间内,林先生的肌酐没有进一步上升,肾小球滤过率保持相对稳定,身体其他器官的检查也未见明显异常。
而他的姐姐则恰恰相反。
从与林先生的聊天中得知,他的姐姐不重视糖尿病,对饮食并没有严格控制,而且用药方面往往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实在不舒服了才去医院看病。
可见,同病不同命的原因在于“对待糖尿病的态度”。
你认真对待糖尿病,就一定能战胜它;而如果你忽视糖尿病,它一定会惩罚你。
病例对照二
1型糖尿病 VS 2型糖尿病
1、詹女士,29岁,1型糖尿病十余年
从青少年时期发现1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泵控制血糖。
学会娴熟地掌握胰岛素泵的应用方法,血糖控制非常平稳。
定期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在5.0%~6.0%之间。每年体检一次,没有任何并发症或合并症。
顺利工作、安全受孕并于2018年成功分娩宝宝。
2、李先生,31岁,糖尿病史3年
3年前在我科就诊,予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理想。
近1年自行停药,不听爱人劝阻,平时未控制饮食,吸烟饮酒,较少锻炼。
本次因身体不适,爱人带着他到我院复查,结果如下:
空腹血糖 14.67mmol/L
甘油三酯 10.78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10.8%
从病程上看,詹女士比李先生的病程更长。
从病情上看,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细胞破坏更严重,需要依赖外源性胰岛素,因此詹女士的治疗显然比李先生更困难。
但是从检查情况来看,截然相反。病情重的控制理想,病情轻的反而一塌糊涂。
同病不同命,这是因为詹女士选择了积极对待糖尿病的态度,而李先生则选择了躲避与无视的态度。
因此,态度决定一切。
类似例子,不胜枚举。
事实上,糖尿病并不是什么绝症,以目前的医疗水平,绝大多数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但是为什么还是有那么多人血糖控制不好,导致出现并发症,“同病不同命”呢?
关键原因就在于是否积极面对糖尿病,是否科学治疗糖尿病。
我在公众号教了大家许多的糖尿病管理知识,我们科室也在门诊和住院部定期对糖友进行宣教讲课。
但是能否控制好血糖的前提是:糖友们自己要重视,要肯学习,并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糖尿病管理实践中。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化知识为力量”,综合控制达标,走健康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