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结 | 家有小胖墩,减还是不减?

文 / 浙医二院
2017-07-04 19:39

在我国“胖娃娃”究竟有多少?如何有效预防肥胖?

据相关报告显示,1985—2005年,我国主要大城市0—7岁儿童肥胖检出率由0.9%增长至3.2%,肥胖人数也由141万人增至404万人,目前,估测该群体肥胖儿童数约476万人,肥胖率约为4.3%。而1985—2014年,我国7岁以上学龄儿童超重率也由2.1%增至12.2%,肥胖率则由0.5%增至7.3%,相应超重、肥胖人数也由615万人增至3496万人。

儿童肥胖危害?

儿童期肥胖会对当前身体发育造成严重影响,还将增加成年后肥胖相关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超重、肥胖儿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3倍、3.9倍;发生高甘油三酯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6倍和4.4倍。发生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偏低的风险分别是正常体重儿童的3.2倍和5.8倍。肥胖儿童成年后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正常体重儿童的2.7倍,儿童期至成年期持续肥胖的人群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是体重持续正常人群的4.3倍。肥胖还会影响儿童青春期发育,危害呼吸系统及骨骼,对心理、行为、认知及智力产生不良影响,并诱发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癌症等。

如何判断孩子是否超重?

首先,您可以找医生进行咨询。医生会衡量孩子的体重和身高,并计算其“BMI”,即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将该值与该年龄的标准值进行比较。

5-19岁男孩(天蓝色)和女孩(粉色)的BMI生长曲线图(WHO标准):

•超重——85th≤BMI<97th

•肥胖——BMI≥97th

了解成人超重/肥胖BMI判断标准的人应该看得出,儿童、青少年用BMI判断超重/肥胖与成人是不一样的。

如果,家长想快速知道自己孩子是否超重,还可以对照下表:根据孩子的身高,看自己孩子的体重是否超过了表格中身高对应的体重。

为什么会出现儿童肥胖

1、遗传因素

单纯性肥胖有家族发病倾向,很多肥胖儿有家族肥胖史。父母双方肥胖,其子女大约有70%~80%发生肥胖;父或母其中一人肥胖,子女发生肥胖的几率大约为40%~50%;父母均为瘦体型,子女发生肥胖的可能性仅为9%~14%。

2、喂养方式及饮食习惯

喂养过度是肥胖的物质基础。过食,使过剩的能量转化为脂肪储存体内造成肥胖,而人体脂肪含量与食物中脂肪含量相关。婴儿期肥胖受出生体重、喂奶量和过早添加固体食品等影响。孕母怀孕后期摄食过多、体重增加过速或患糖尿病,会使胎儿体脂过多和出生时超重。婴儿期和儿童期摄食过度可以成为将来成人期肥胖的原因。

3、生活方式

久坐的生活方式是肥胖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西方工业化国家久坐的生活方式,使肥胖发生率上升。近10年来,这种生活方式也在我国蔓延,例如学龄儿童缺乏运动,每天放学后必须完成大量的课外作业,或有的孩子长时间看电视。

4、心理因素

心理因素在肥胖症的发生上起重要作用。情绪创伤或心理障碍如父母离异、丧父或母、虐待、溺爱等,可诱发胆小、恐惧、孤独等,而造成不合群,少活动或以进食为自娱,导致肥胖症。

5、疾病

激素问题之类的疾病因素引起体重过重。身体检查和血液检查可以排除引起肥胖的疾病因素的可能性。

肥胖的预防和控制

(1)改变饮食习惯,调整饮食结构

·糖类摄入不宜过多(甜品、饮料)

·蛋白质为必需营养素(瘦肉、鱼)

·提防高油脂食物(奶油、炸鸡)

·不宜多吃色彩鲜艳食品(色素)

·少摄入加工食品(火腿、咸蛋)

(2)加强体育锻炼

·体育运动可改善脂肪的氧化

·增加不以双足为支撑点的项目,如游 泳、骑自行车、划船等

·需注意不合理的运动易增加心脏负 荷、损伤膝关节

(3)心理治疗

·进行肥胖病知识的教育

·教会孩子科学的饮食习惯

·鼓励孩子多参加运动

·鼓励孩子克服自卑心理

·帮助孩子建立行为减肥方案

(4)科学的体重管理

·制定个性化减重方案

(本月营养科门诊将免费送出10个人体成分检测名额,挂营养科门诊上门即可,先到先得!)

素材提供:浙医二院 营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