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口服降糖药使用总结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苯乙双胍(乳酸酸中毒风险大)
二甲双胍——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同时能减轻体重。尤其适用于肥胖患者。
机制:
(二)不良反应① 增加——糖的无氧酵解、葡萄糖的外周利用、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和受体后作用、胰岛素的敏感性。
② 抑制——肠道内葡萄糖的吸收、糖原生成和肝糖输出。
二、用药监护1、常见:腹泻、腹痛、口苦、金属味、腹部不适。
2、酮尿或乳酸性血症——原因:增强糖无氧酵解,抑制肝糖原生成导致。
3、少见味觉异常、大便异常、低血糖反应(单独使用很少导致,与其他药物合用增加低血糖风险)。
第二亚类 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1)从小剂量开始。
(2)通常需2~3周才达降糖疗效。
(3)服药期间不要饮酒,乙醇可增加降糖作用。
(4)接受外科手术和造影剂增强的影像学检査前需暂停口服。
药理作用——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
(二)典型不良反应1、格列本脲:口服后30min起效,作用持续约16~24h。
2、格列吡嗪:无明显蓄积,故较少引起低血糖反应。
3、格列齐特:主要由肾脏排出。
4、格列喹酮:仅5%经肾排泄——适用于有肾功能轻度不全者(格列喹酮——肾)。
5、格列美脲。
(三)禁忌证1、常见——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口腔金属味;食欲改变;
2、血液系统——粒细胞计数减少(咽痛、发热、感染)、血小板减少症(出血、紫癜)。
二、用药监护1、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
2、格列齐特——禁用于应用咪康唑治疗者。
(一)继发失效问题——
患者在使用磺酰脲类降糖药之初的1个月或更长的时间,血糖控制满意,但后来疗效逐渐下降,最后不得不换用或加用其他口服降糖药及胰岛素治疗。
(二)心血管安全性
格列本脲对缺血的心肌可能有害。
(三)辨证用药
(1)按高血糖类型不同选择:
A、空腹血糖较高——长效:格列齐特和格列美脲(空腹特别美);
B、餐后血糖升高——短效:格列吡嗪、格列喹酮(餐后比较魁梧);
C、病程较长、且空腹血糖较高——格列本脲、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或上述药的控、缓释制剂。
(2)轻、中度肾功能不全者——格列喹酮。严重肾功能不全——胰岛素。
(3)既往发生心肌梗死或存在心血管疾病高危因素——格列美脲、格列吡嗪(心灵比较美)。
急性心肌梗死者:急性期——胰岛素,急性期后——磺酰脲类。
(4)格列本脲——降糖作用强,一定要注意不可过量。
(5)促胰岛素分泌药须在进餐前即刻或餐中服用,因为服药后不进餐会引起低血糖。
(6)应激状态如发热、昏迷、感染和外科手术时——必须换胰岛素治疗。
第三亚类 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餐时血糖调节剂”
餐前即刻服用(无需餐前0、5h服用)。
瑞格列奈、那格列奈、米格列奈。
机制——以“快开-速闭”的作用机制,通过与受体结合以关闭β细胞膜中ATP-依赖性钾通道,使β细胞去极化,打开钙通道,快速促进胰岛素早期分泌,降低餐后血糖。
特点——
(二)不良反应① 吸收快、起效快、作用时间短。
② 既可降低空腹血糖,又可降低餐后血糖。
(三)禁忌证1、常见——低血糖反应、体重增加、呼吸道感染、类流感样症状、咳嗽;
2、心血管不良反应:如心肌缺血。
二、用药监护1、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
2、妊娠及哺乳期,12岁以下。
第四亚类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1)与其他降糖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易出现低血糖——即服糖果或饮葡萄糖水缓解。
(2)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降糖作用呈血糖依赖性,较少引起低血糖,建议餐前10~15min给药。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作用特点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
(二)不良反应机制——竞争性抑制双糖类水解酶α葡萄糖苷酶的活性——减慢淀粉等多糖分解为双糖和单糖(如葡萄糖),延缓单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峰值。
应于餐中整片(粒)吞服。
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和餐后血糖升高的患者。老年人、中国及亚洲人群的饮食谱(以碳水化合物为主)。
不增加体重,并且有使体重下降的趋势。
(三)禁忌证十分常见——胃胀、腹胀、排气增加、腹痛、胃肠痉挛性疼痛、肠鸣响
——为什么?
答:服后使未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停滞于肠道,由于肠道细菌的酵解,使气体产生增多。
- A、有明显消化和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患者;
- B、Roemheld综合征;
- C、严重的疝气;
- D、肠梗阻和肠溃疡。
(一)减少不良反应——胀气——预防:缓慢增加剂量和控制饮食。
服药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单独服用不会发生低血糖。阿卡波糖口服较少吸收。
(二)救治低血糖反应不宜应用蔗糖——需用葡萄糖。
第五亚类 胰岛素增敏剂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作用特点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
(罗格吡格,同样敏感TANG)。
机制——增加骨骼肌、肝脏、脂肪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胰岛素和C肽水平。
仅在有胰岛素存在的情况下才发挥作用——不适用于1型糖尿病或糖尿病酮酸中毒患者。
(二)典型不良反应(三)禁忌证1、常见——体重增加和水肿。
2、心力衰竭。
3、骨关节系统中常见背痛、肌痛、肌磷酸激酶增高;并可增加女性骨折的风险。
4、贫血、血红蛋白降低、血容量增加、血细胞比容降低。
二、用药监护1、有心力衰竭、以及严重骨质疏松和骨折病史者。
2、18岁以下。
3、有活动性肝脏疾患,AST及ALT升高大于正常上限2、5倍时。
第六亚类 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1)注意低血糖反应。
(2)可促进排卵,对有胰岛素抵抗的绝经前停止排卵者,可致重新排卵。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艾塞那肽和利拉鲁肽。
优势:机制——以葡萄糖浓度依赖的方式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能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来减少进食量。
在血糖水平较低时不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最大作用出现在用药后3h。
艾塞那肽(1)增加胰岛素分泌、外周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餐后血糖。
(2)增加胰岛素分泌主基因的表达——增加胰岛素的生物合成,每日注射1次即可。
(3)控制患者收缩压,改善心血管功能和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
(4)显著降低体重。
【用法与用量】
1、仅用于皮下注射。
2、一日2次,于早餐和晚餐前60min内给药,餐后不可给药。
3、每一次给药剂量都是固定的,不需要根据血糖水平作随时调整。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低血糖。
2、胃肠道不适、呕吐、消化不良、腹泻、胰腺炎、体重减轻和过敏性反应。
(三)禁忌证
第七亚类 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1、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患者。
2、胰腺炎患者;有个人及家族甲状腺髓样癌病史者;多发性内分泌腺肿瘤综合征2型的患者。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一)作用特点西格列汀、阿格列汀、维格列汀、沙格列汀、利格列汀。
特点:进食后血糖高时,胃肠分泌两种肠促胰岛素,促进分泌胰岛素。但这两种肽均可迅速被二肽基肽酶-4(DPP-4)降解。
DPP-4抑制剂——抑制DPP-4,减少GLP-1的降解,延长其活性——促使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并能减少肝葡萄糖的合成。
(二)典型不良反应(1)中效、稳定地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2)能与其他降糖药任意搭配。
(3)刺激胰岛素分泌具有血糖依赖性,发生低血糖反应较少,对体重、血压几无影响。
二、用药监护常见:咽炎、鼻炎、上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
(一)监测低血糖反应(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时)
(二)监测与药品相关的胰腺炎
(三)监测有关潜在毒性
重要总结——七类口服降糖药如秃顶、血小板减少症、贫血、网织红细胞减少、脾肿大及多组织病变等。
1、XX双胍--一线,尤其肥胖。
2、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格列XX
3、非磺酰脲类促胰岛素分泌药——X格列奈
4、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X波糖、米格列醇
5、胰岛素增敏剂----X格列酮
6、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X肽
7、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X格列汀
【总结:2013年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
4线治疗方案1、首选——二甲双胍。
2、二线治疗——胰岛素促分泌剂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不适合者:+胰岛素增敏剂,或二肽基肽酶-4(DPP-4)抑制剂。
3、三线治疗——加用胰岛素,或3种口服药联合。
4、四线治疗——多次胰岛素(基础胰岛素+餐时胰岛素,或一日3次预混胰岛素类似物)。应停用胰岛素促分泌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