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多跑一次】海宁市创新服务机制 深化医疗卫生服务领域改革

文 / 健康浙江
2018-06-01 12:44

近年来,海宁市全面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决策部署,以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为重点,依托“互联网+医疗健康”,着力创新就医模式,优化服务机制,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向医疗卫生服务领域延伸,使诊疗更加安全、就诊更加便利、看病更加舒适,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

今年1~4月,参保居民县域内住院率达79.93%,较2016年同期再提升1.6个百分点;居民选择在基层首诊率达60.95%,同比上升0.98个百分点。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第三方满意度从2015年的90.9分提升到今年一季度的94.6分。

着力优化服务流程,实现便捷就医

自助服务取代人工服务,让看病少排队。市级医院全部实行门诊电子叫号及病理、检验、放射报告自助打印,并设置121台“银医通”自助服务终端机,实现预约、查询、挂号、结算等全流程就诊自助服务。搭建全市统一的移动支付平台,并将“诊间结算”列入政府实事项目,推行“边诊疗、边结算”就医模式。1~4月,共52.1万人次享受自助挂号、诊间结算等服务,42.6万人次使用支付宝、微信自助付费,使用量分别占6家市级医院门急诊总人次的51.6%、42.2%,较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7个、34个百分点。

六大中心实现资源共享,让检查少跑腿。投入3000多万元建成影像诊断、消毒供应、临床检验、心电会诊、病理诊断及肿瘤治疗六大区域共享中心,实现市级医院与14家乡镇卫生院资源共享,乡镇卫生院提取的标本直接传送至市级中心集中诊断,实现信息对接、技术同质、结果互认,变“群众跑”为“数据跑”。“六大中心”累计年均集中检验检查基层卫生院上传的X片、心电图、血标本等135余万件(次),其中影像诊断中心每年让5.6万余名患者享受“家门口拍片、大医院诊断”服务。同时推行门诊实验室检验、影像检查等辅助检查报告短信提醒,每月发送检查报告提醒短信8万多条。

信息技术贯通全程服务,让诊疗少费心。上线运行健康海宁APP/微信公众号平台,收录就医记录、检查检验、健康体检等医疗信息2亿多条,8项信息向居民开放,实现自助查询,并开通网上预约挂号、智能导医、体检预约等功能,全市6家市级医院专家和专科门诊号源全部在网上开放,提供一站式服务,目前已有7.5万人注册,全年健康平台预约11万余人次。开展远程医疗应用,市人民医院与上海长海医院、市中心医院与浙江省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与浙江省肿瘤医院分别建立远程会诊平台,实现远程疑难病例会诊、三级查房指导等功能。

着力改进服务方式,实现舒适就医

志愿服务与共享医疗相结合,便民惠民更贴心。以志愿者、海宁义工、医务社工等为主体,为患者提供门诊导医、自助机引导、陪同检查等常态化志愿服务,如市人民医院建立以党员、团委为先锋及机关老年人“银铃服务队”和大学生“就医帮帮团”为主的院内外志愿者队伍,落实积分奖励长效管理,每年志愿服务5000小时以上;同时建有“绿舟社工服务部”,16名医务社工每年志愿服务100小时。大力推广智慧医院建设,如市中心医院开发“智能后勤”实现轻松订餐、“智慧护理系统”实现输液免跑等,在各楼层设置“共享候诊椅”、“共享餐巾纸”等方便患者。

机制完善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基层配药更省心。完善基层卫生院药品供应保障机制,实行市镇两级药品双向联动工程,增加药品配置品种,动态调整门诊慢病用药目录,提供预约采购服务,市镇两级药品采购目录匹配率达到100%。创新建立中药配送中心,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站,基层中药处方经中心审核后,中药由中心煎好快递至患者家里,通过“互联网+物流”一体化运作,实现“基层上传中医处方-市中药配送中心-邮政快递公司-患者”的快捷模式,变“群众跑”为“物流跑”。1~4月,共21532人次享受“中药送到家”服务。

转型发展与提质增效相结合,母婴保健更温馨。市妇保院与市计生指导站合并成立市妇幼保健计生服务中心,整合镇(街道)卫生、计生资源和妇幼保健职能,推进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推广《母子健康手册》,在国家和浙江省版本基础上新增内容,包含生育登记、婚孕前优生、孕产期保建、儿童保健等知识,实现“证(册)四合一”,1~4月份已发放1746册。在嘉兴首推再生育审批EMS送达,“瘦身”审批环节和申请材料,审批资料由镇(街道)卫计办工作人员审核后送市行政服务中心审查,《再生育证》通过EMS直接邮寄申请人,变“群众跑”为“政府跑”。

着力提升服务绩效,实现安全就医

综合救治一体化,急救更快速。建立“120”急救指挥联动系统,平均出车时间缩短为4分20秒。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胸痛中心”、“卒中中心”、“浙北微创外科中心”及“新生儿会诊救治中心”等,各医疗机构结成联盟,实现院前急救和院内抢救、各级医疗机构转诊及转运无缝衔接,并采取先诊疗后付费、快速检验快速报告、诊断明确直达手术室或重症监护室等措施,提高危重病人诊治水平。今年截至4月底,成功开展胸痛介入治疗255例,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死亡率等主要指标控制在标准以内,无孕产妇死亡。

优质资源双下沉,转诊更顺畅。市级医院接轨沪杭合作办医、并下沉帮扶14家乡镇卫生院实现全覆盖,通过开设专家工作室、专科门诊、坐诊查房等形式,变“群众跑”为“专家跑”。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成立由市级医院专家参与的“三师”服务团队197个,建立双向转诊微信平台,为基层患者提供预约专家门诊、住院床位等服务,CT、磁共振等特殊检查实现基层缴费预约,市级医院直接检查。如市人民医院1~4月共联系床位、预约专家、预约检查等合计501次,利用微信平台开展出院病人后期随访每月超4000人次。

慢病管理精细化,专家送上门。以高血压、糖尿病等重点慢病防治服务为突破口,成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两大慢病诊疗指导中心,组建由16名专家组成的指导团队,采用“走下去送上来”,帮扶乡镇卫生院建设高血压、糖尿病专病门诊,提供慢病规范化诊疗专业指导,截至目前已培养专科医生和护士48名。创新实施“慢病俱乐部”、“三定一卡”、“自我管理小组”等个性化基层慢病管理模式,在梨园、南苑两个城市社区创新开展慢病精细化管理示范点建设,市人民医院6名专家定人定点定时帮扶,开展慢病门诊、慢病健康讲座、慢病用药咨询等服务,今年以来派驻专家进社区26人次,上门出诊48人次。

来源:海宁市卫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