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医大二院内分泌科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需要注意足部保护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就疾病本身而言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所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例如糖尿病足。近日,哈医大二院内分泌科五病房主任乔虹教授带领的团队通过降糖、改善循环、抗感染等综合治疗及专业个体化的足部创面处理,成功帮助一位八旬糖尿病足患者愈合创面,避免截肢,患者恢复良好,已出院回家。专家提醒广大市民,生活习惯与疾病的产生息息相关,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足部保护,防止发生糖尿病足。
家住鹤岗的张爷爷今年82岁,是一个患糖尿病二十多年的“老糖友”了,除糖尿病外,并没有其他大毛病,身体十分硬朗,年轻时就喜欢运动的他,八十多岁仍每日遛弯、做饭、照顾老伴生活起居,偶尔和老伴一起旅行。半年前,张爷爷发现自己的左侧脚掌有一个紫黑色的硬块,因为不疼不痒的也就没重视,自己涂抹了一些活血化瘀的药膏。病情稍有好转后,张爷爷又像平常一样继续遛弯、骑车,没多久伤口处就磨出了茧子,并且茧子下面出现了破口和流水,因为不觉得疼痛,张爷爷仍然不太在意。直到与女儿聊天时提起这件事,女儿发现老人的脚茧下面已经有一个深深的空洞,这可吓坏了张爷爷的家人。
张爷爷被送到当地医院的骨外科,接诊的医生为他进行清创换药治疗,但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经过反复清创和换药,创面仍然不愈合。通过进一步检查发现,由于多年的糖尿病,患者的双腿血管闭塞严重,创面经久不愈就是由于血液不能流通到足部。随后家人领着张爷爷又找到了血管外科,希望通过支架或者其他介入办法能够开通血管,恢复创面,但很遗憾经过医生评估,张爷爷双腿的动脉堵塞太严重,不适合介入治疗。回到了骨外科后,医生建议截肢治疗,但是截肢至少要在膝上,令张爷爷和家人痛苦不已,难以接受。经过多方打听,张爷爷和家人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来到哈医大二院内分泌科五病房找到乔虹教授寻求帮助。
入院后,经过再次评估,乔虹主任及赵晓宇医生发现张爷爷的双腿的动脉闭塞及神经病变都十分严重,并且血糖情况控制并不理想,同时因为张爷爷平时很喜欢活动,再加上神经损伤使他感觉不到疼痛,直到入院时,他仍要下床走路活动。乔主任细心的向患者解释,创面负重后会导致胼胝(俗称“老茧”)增生,新肉长不出来,而且长期站立下肢静脉血淤积,同样不利于伤口愈合。
在降糖、抗感染、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及全身综合治疗后,张爷爷血糖基本稳定,创面坏死组织全部清除,乔虹教授决定启用自体富血小板凝胶技术对创面局部促进生长治疗,第一次血小板凝胶治疗后,张爷爷的足部创面已有新肉长出,经过两次治疗后,创面完全愈合。不仅没有截肢,还可以像以前一样遛弯、旅行,张爷爷一家十分感激。
据乔虹教授介绍,长期的血糖控制不理想,会对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和神经造成损伤,影响局部的供血功能,局部营养得不到补充,这时一旦发生感染形成溃疡是不容易愈合的,这就是糖尿病足。这类患者经常表现为足部凉、麻、痛,进一步发展还会脚趾发红、变紫,甚至发黑坏死。症状轻的仅导致行动不便,症状为重时常常需要截肢以保住性命。
据统计,20%的糖尿病患者可能出现糖尿病足,因患糖尿病足截肢的人占到非外伤性截肢患者的50%以上,其中在大腿部位截肢的占30%,而在那些已有一侧下肢截肢的患者中,有50%最终将失去对侧肢体。
乔虹教授强调,糖尿病足病实际上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因此需要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针对创面采取个体化的处理。首先,在控制好血糖、血压、血脂等基础因素的同时进行抗感染治疗;其次,采用人工或超声水刀清创、负压吸引、血小板凝胶治疗等综合手段处理创面;最后,采用抗凝、促进侧枝循环建立等方法改善肢体动脉的供血情况以促进生长。
专家提醒,糖尿病患者更需要注意足部保护,在行走时尽量选择松软的鞋,每天都要对双足进行检查,一旦出现足趾溃破或外伤后感染,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性处理。另外,糖尿病患者下肢神经系统感觉不灵敏,对温度、疼痛反应迟钝,糖尿病患者在泡脚时应使用温水,以防被烫伤。
文|李华虹 杨嘉安
通讯员|赵晓宇
摄影|杨嘉安 赵晓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