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只知道控糖就错了,主要死亡原因其实是这个!越早知道越好

文 / BTV养生堂官网
2018-04-05 12:15

绝大多数糖友,最关注的健康问题就是降糖控糖,认为把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就控制了病情。其实并非如此,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只控制血糖,并不能避免并发症,尤其是心血管疾病。

美国曾发表篇研究,表明在多种危险因素中,只要患有糖尿病,无需再考察其他因素,就直接被划定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在全球范围内,糖尿病人群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非糖尿病者的2-4倍,大约每2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患者死于心血管疾病。

我国90%的糖尿病患者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往往会合并其它代谢综合征,最常见就是肥胖、高血压、高血脂等,而这些因素又会诱发或使糖尿病恶化,增加心血管并发症风险。

控制好血糖,能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吗?能,但作用有限

大量循证医学研究显示:对糖尿病患者,单纯性控制血糖,对减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作用非常有限。在使用降糖药时,不仅要关注降糖效果,更要注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糖尿病心血管损害可以分成微血管病、心肌病变、大血管病变。其中,大血管病变和糖尿病病程无关,很可能在糖前期的糖耐量受损阶段就出现病变了。

1、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指糖尿病病人微动脉、毛细血管、微静脉的病变,常发生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皮肤等组织器官。

当微血管出现病变时,会损伤内膜,导致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微血管内皮细胞增生。此时血粘度增高,红细胞聚集,血小板聚集,血管弹性减弱,管道狭窄,易形成微血栓或微血管闭塞

2、心肌病变

心肌病变是在代谢紊乱及微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引发的心肌广泛灶性坏死,如:心肌细胞肥大、变性、纤维化等,导致心功能异常,最终进展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严重时可能发生猝死。

其中,女性糖尿病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高于男性,而在住院的心衰患者中,糖尿病患者可占24-47%;而糖尿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高达40-75%

3、大血管病变

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其实就是动脉硬化

一方面,血管在25岁左右就会开始老化,50岁左右血栓斑块会堵住血管的50%;另一方面,高血糖会引起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紊乱,导致机体的胰岛素、高血糖素、儿茶酚胺等激素的分泌、协调性紊乱,血管内皮功能、血小板等异常,也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因此,糖尿病患者更易发生动脉硬化,且发展迅速,易出现冠心病、脑血管意外、下肢坏疽等。

此外,高血糖引起的代谢紊乱、血管病变,也会引起高血压、高血脂,进一步加大治疗难度。那么,我们除了控制好血糖,如何延缓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既然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预防并发症一定要注重综合调理

1 控制高油饮食,减少胰岛素需求

糖友要控制饮食,这次说一下高油饮食。很多血糖偏高的人都伴有肥胖,喜食煎、炸食物。想要控制血糖,一定要调节饮食,控制总热量。

膳食指南建议健康群体每天用油量控制在25ml,糖友可以适当再减少些。因为长期吃高油饮食,需要更多的胰岛素平衡血糖。也就是说,相比于健康用油量的人,你的胰岛需要加班工作,时间久了,可能会逐渐丧失胰岛功能。

2 科学运动,改善血液循环

一方面,运动可以加快能量的消耗,减缓血糖的上升幅度消耗多余脂肪。如果糖友饮食偏多,怕血糖升得太高,可以适当增加运动。

另一方面,运动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减少心血管病变。运动可以双向调节纤溶能力,抗血栓形成;也能增加血容量,包括血浆容量、红细胞容量,稀释血液中不对称蛋白质等的浓度,从而降低血粘度

而且,运动可以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的携氧能力和运输营养物质的能力,又能加快代谢废物的排出,改善微循环,使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明显减少。

但运动应量力而行,微微出汗时即可。

3 抗氧化物,抗衰老,促代谢

人体呼吸获得的氧气,会在体内产生氧化物,也就是被称为“万病之源”的自由基。当自由基产生过多时,就会造成衰老、炎症、动脉硬化、肿瘤,心、肝、肺等疾病。

▲ 自由基产生的因素

而抗氧化物是自由基的天敌,可以清除过多的自由基,对血管有双重保护能力。不仅能延缓血管等组织器官的老化、硬化,还能增加新生细胞,修复受损血管;排出代谢废物,改善血液环境;促进营养输送,维持血管弹性。

常见的抗氧化物有生物类黄酮、维生素E、维生素 C、硒、β-胡萝卜素、虾青素、辅酶Q10、超氧化物歧化酶、茶多酚等。那么哪些常见食物中含有抗氧化物?在主页回复“抗氧化”即可获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