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防并发症,聪明的人这样做!

文 / 糖尿病同伴
2018-03-06 15:28

糖尿病是目前人类第一大慢病,全球人类都受到了糖尿病的危害,虽然科技发达了,医学家科学家们都在不断努力,然而目前为止糖尿病还处于只能控制不能治愈的疾病,而且得上就是终身性疾病,所以人们要给给予糖尿病患者终身的密切医疗关注。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血糖的高低是一方面,而更应该关注的是因因高血糖所引起的一系列急、慢性并发症。

一、糖尿病并发症分急、慢性并发症

1、急性高血糖并发症

严重的急性高血糖发生时,患者的血糖可能超过30.0mmol/L甚至更高,这种情况下患者会昏迷、休克甚至死亡,但是血糖高到这种程度是相对罕见。

2、慢性高血糖并发症

大部分糖友的血糖长期处在略高但不致命的水平,比如空腹血糖在8.0-10.0mmol/L左右,餐后血糖在10.0-20.0mmol/L左右,也就是持续性高血糖,也叫慢性高血糖。

慢性高血糖没有明确的定义,指血糖长期控制不好,这虽然看似温和,然而危害不亚于严重的急性高血糖。

二、预防并发症的第一步是控制好血糖

不同情况的2型糖尿病患者控制血糖标准不太相同。

1、中青年、病程较短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HbA1c<6.5%,尽量使HbA1c<6.0%。

2、病情较轻者

患者病情较轻,通过饮食、运动和服用降糖药物(如二甲双胍、糖苷酶抑制、噻唑烷二酮衍生物等)等治疗方式,便可使血糖控制达标而不发生低血糖的患者。

控制标准:这类患者应尽可能使血糖正常或接近正常。即空腹血糖4.4~6.1mmol/L,餐后血糖<7.8mmol/L。

3、年龄在70~80岁的老年患者

控制标准:在安全的前提下,空腹血糖6.0~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0.0mmol/L,HbA1c在6.5%~7.0%之间。

4、严重并发症者

合并严重并发症,尤其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尿病患者,或经常出现低血糖者

控制标准:血糖控制目标就要相对放宽,一般空腹血糖维持在7.0~9.0mmol/L,餐后血糖在8.0~11.0mmol/L,HbA1c在7.0%~7.5%就可以了。

5、经常出现低血糖,年龄较大或病程较长的患者

控制标准:空腹血糖7.0~9.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0~11.1mmol/L,HbA1c在7.0%~7.5%。

三、预防慢性并发症,除了关注血糖,还要关注血压血脂等先要指标,定期做相关检测

那么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做哪些检查以了解自己病情,早期防止并发症呢?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与代谢有关的各种检查,另一类是与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血压、脉搏、体重及腹围

最好每周测1次,至少每月测1次。

尿常规

通过检查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及尿中的血细胞,排查有无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肾病、泌尿系统感染等各种并发症。要求至少每个月检查1次。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它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呈正相关关系。要求每2~3个月检查1次。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升高是反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金指标。临床主要查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或随机尿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初诊的糖尿病患者该项目必查,此后要求每半年复查1次,如有异常每3个月复查1次。当出现尿微量白蛋白时,表示肾病处于第3期,此期及时治疗可使病情逆转;此期之后病情将不可逆转。

血脂

脂代谢紊乱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需要严格控制血脂。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者应每2~3个月去医院复查1次。经饮食调整及降脂药物治疗,血脂转为正常后仍应坚持每半年检查1次。

肝肾功能

用于了解肝肾损害的情况,指导临床科学选药。要求每3个月至半年检查1次。

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病早期症状不明显,通过眼底检查可以及早发现糖尿病眼部并发症,首次诊断糖尿病的患者必须做眼底检查,并要求今后每年复查1次,如有异常应增加检查次数。

神经病变检查

主要检查周围神经和自主神经。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主要表现为肢端感觉异常(如麻木、蚁行感、痛觉过敏、感觉减退或消失等),可做感觉阈值测定、神经肌电图检查。自主神经病变涉及心血管、胃肠道、泌尿生殖、汗腺等多个组织器官,主要表现为静息心动过速、直立性低血压、神经源性尿潴留、阳痿、胃肠功能紊乱、汗液分泌异常。自主神经病变可通过动态心电等专科检查明确诊断。

颈部血管彩超

主要检查颈部血管内膜中层厚度并了解有无斑块形成,颈动脉是大脑的主要供血动脉,颈动脉粥样硬化是糖尿病大血管并发症的早期预测指标。建议患者每年检查1次。

下肢血管及足部检查

主要检查足部有无麻木、疼痛及感觉异常;有无间歇性跛行或静息痛;有无肿胀、皮损及畸形。检查手段有单尼龙丝触觉检查、踝肱指数测定、下肢血管超声等。通过检查,可早期发现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及糖尿病足。建议患者每年检查1次。

心电图、心脏超声

用于排查冠心病、心肌梗死等心血管并发症。许多糖尿病患者由于感觉神经受损,往往表现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即便是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也往往没有疼痛等警示症状,因此十分危险。故首诊的糖尿病患者一定要做心电图、心脏彩超检查,以后每3个月至半年复查心电图,每年复查心脏彩超。

人体脂肪成分分析

了解内脏脂肪浸润情况,内脏脂肪浸润可加重胰岛素抵抗,并有促使代谢紊乱发生的危险,建议患者每半年检查1次。

四、糖尿病几种常见并发症的预防措施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心脑血管并发症是2型糖尿病最常合并的大血管并发症,也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心脑血管疾病常被称为糖尿病的第一“杀手”。糖尿病患者脑卒中的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并发心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胸闷、胸痛、压榨沉重感,严重者出现心肌梗死、心衰;并发脑血管疾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肢体麻木,严重者造成脑血管堵塞、破裂引起瘫痪甚至死亡。

应对措施:

1.科学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2.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

3.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维持低密度脂肪酸胆固醇达标。

4.定期测量血压,血压应控制在140/90mmHg以内。

5.每天监测血糖,长期保持血糖达标,定期体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

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在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的患病率达到20%~40%,是造成肾功能衰竭最常见原因之一。随着病程延长,约半数以上糖友出现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肾脏早期损害会出现微量蛋白尿,肾脏损害加重后会出现大量蛋白尿,最终发生肾功能衰竭。

应对措施:

1、预防肾脏并发症,要控盐。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遵循低盐饮食。

2、适当限制钾和蛋白质的摄入,蛋白质宜选优质、易消化吸收的蛋白,如鱼类、瘦肉等,摄入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B族维生素、维生素C和锌、钙、铁等。

3、糖尿病病程超过5年以上者,需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没有肾病时至少每年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患者轻则发生足溃疡、足坏疽,重则截肢。在全世界,糖尿病患者比其他人群发生足病的机率多15-20倍。而对于糖尿病患者15%的人可能发生足病,85%的患者截肢原因是足溃疡。

应对措施:

1、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如既往有足溃疡史,有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病变、缺血性血管病变、周围血管病变、足部畸形和胼胝,以及鞋袜不合适等。

2、定期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3、对脚进行保护。每天检查脚,特别是足趾间;每天洗脚后用干布擦干脚,尤其是擦干足趾间;洗脚时的水温要低于37℃;不宜用热水袋、电热毯等物品直接对足部进行保暖;避免赤足行走;不要自行修剪胼胝,或用化学制剂来处理胼胝或趾甲;皮肤干燥可使用油膏类护肤品;水平地剪趾甲。

4、穿合适的鞋袜。穿鞋前先检查鞋内有否异物或异常,不能穿过紧或有毛边的鞋袜;每天换袜子,不穿高过膝盖的袜子。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成人失明的主要原因,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的人出现视网膜病变,8%视力丧失。该病的主要症状是视物模糊,视力减退;眼前黑影,眼底黄斑受损,双眼视野缩小,严重者会失明。

应对措施:

1、改变饮食,采用低脂低糖高蛋白饮食。

2、适当增加运动;

3、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建议每年1次,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底检查等。

4、要将血压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至少也要控制在140/90mmHg。

糖尿病同伴温馨提示

糖尿病并发症重点是在预防,而预防大于治疗这一点许多糖尿病人没有理解,如果大家平时多注重预防性的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积极有效的治疗,控制好各项指标就能预防并发症,健康长寿,但有的糖尿病人就是不愿意花时间或投入一点钱做定期检查,等到有症状,不舒服才去医院,结果已经有了并发症,再去治疗,比去检查的费用,治疗成本就翻了几十倍,而且身体也受折磨,许多并发症还不易治疗,所以检查大于治疗,防患于未然才是正道,你说呢,怎么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