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发病趋势
目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向西方饮食与城市化生活方式转型的阶段,随之而来也有很多疾病是肥胖和2型糖尿病患病率的大幅上升,正确了解我国肥胖患病现状、健康危害、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可能的预防措施对于肥胖和糖尿病的预防与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专家做出的统计,关于中国肥胖和2型糖尿病的解说。
一、发病趋势
1982年,我国人群中的超重和肥胖还很罕见,分别为6.0%和0.6%(分别以BMI25kg/m2和30作为界值)。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起,成人超重与肥胖呈现加快增长趋势。2002年,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达到21.8%(以BMI25kg/m2和30kg/m2作为界值,超重率为18.9%;肥胖率为2.9%)。
如果釆用我国超重肥胖的标准(以BMI24kg/m2和28kg/m2作为界值),中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达29.9%(超重率22.8%;肥胖率7.1%);中国城市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2002年分别为28.1%和9.8%,而在2010—2011年分别增加到32.4%和13.2%。中国七省市健康与营养调查也得出了相似的结果:城乡超重肥胖率均呈持续上升趋势。
与此同时,我国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问题也十分突出。采用中国肥胖工作组制定的“中国学生超重肥胖BMI筛查标准(年龄别性别BMI)”,1985年我国城市男生、城市女生、农村男生和农村女生超重肥胖率分别为1.3%、1.6%、0.5%和I.6%;在过去20多年间持续上升,2010年该指标分别达到23.2%,13.8%,12.7%和8.6%。无论男女,城市儿童超重肥胖率均显著高于农村。
二、肥胖所带来的健康问题
超重和肥胖是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目前普遍认为是由于多余的脂肪沉积带来的机体代谢紊乱所致,例如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炎症反应等。此外,脂肪组织可以分泌某些激素,会增加某些癌症的发病率。相对于高加索人种,亚洲人种对于超重和肥胖所带来的代谢紊乱更加敏感。
在相同的BMI水平,亚洲人比高加索人有更高的糖尿病、高血压及其他代谢性疾病的患病率。这种差别主要是由于体质结构的不同。BMI相同的情况下,中国人比白种人有更高的体脂相对含量。因此亚洲人的超重与肥胖的BMI界定标准也比高加索人低。在中国,界定超重与肥胖的BMI标准为≥24kg/m2与>28kg/m2。
伴随肥胖率的上升,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率持续升高。从1980年到2001年,中国的糖尿病患病率从1%上升到>5%,2008年中国2型糖尿病患病人数达到9200余万。中国非传染性疾病2010年监测糖尿病专题调查,通过对近10万人的调查表明,我国18岁及以上成人中,根据国际最新临床诊断标准进行诊断的糖尿病估测患病率为6%,已经超过了美国(11.3%),糖尿病患病人数约I.14亿人,也就是说,全球大约三分之一的糖尿病患者都在中国。
这都表明糖尿病对中国带来的影响要远大于西方国家。如果不实行积极有效的措施来遏制这种趋势,糖尿病患病人数在未来10年内将有可能翻番。而从社会经济的角度上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费用是非糖尿病患者治疗费用的3.5倍多,因此糖尿病将会给中国带来巨大的负担。此外,肥胖还是高脂血症、高血压和高血糖的重要危险因素。这种被称为“三高”的综合征在中国人群中已经非常普遍,且其患病率正随着肥胖率升高而上升。
超重肥胖率的增加不仅仅带来了2型糖尿病在中国的流行,肥胖所引起的代谢异常累及全身几乎所有的代谢系统,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增加高血压、血脂异常、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疾病、胆石症、骨关节炎、多囊卵巢综合征、癌症甚至死亡的危险,因此WHO将肥胖定义为一种疾病。
三、营养转型与肥胖
在过去的20~30年,中国经历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此同时,大众的饮食习惯从传统饮食方式转向了营养过剩的高能量饮食方式。在这个营养转型的过程中,肥胖和营养不良是共同存在的,例如在中国的很多地区,低微量元素、高碳水化合物和高盐饮食仍是心血管疾病风险一个主要因素。
同时,水果、蔬菜和粗粮消费大幅下降,但快餐食品和软饮料消费量增加,尤其是在城市地区。此外,体力活动已经大大减少。
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饮食的转型导致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快速改变。在1992—2002年间,从动物食品摄取能量的比例从9.3%增加到了13.7%。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肉类摄入在1989—2000年期间增加了56%,而该摄入量的增大在城市和乡村中均有体现。
与此同时,少量加工的谷物的摄取却大幅度下降。一个有关饮食和疾病患病率的生态研究表明,在中国65个乡村地区中,动物食物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及癌症的发病率有着正向的关联性。
此外,大众饮食方式的转型也表现在从摄入粗粮转向精制大米和小麦。.例如,居民饮食中30%的能量来自于白米饭。过精制的碳水化合物,比如白米饭,有很高的血糖生成指数和血糖生成负荷,从而会导致血糖过快的升高或降低。
对64227名女性长达5年追踪的上海女性健康跟踪研究发现,规律的白米饭摄入与更高的糖尿病发病率有正相关性。该研究还发现此相关性在超重和久坐的人群中更加明显,胰岛素抵抗的人群对高血糖生成指数的饮食更加敏感。随着超重和肥胖患病率在中国的快速增加,而人们运动量的下降、精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对糖尿病和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影响会愈发明显。
软饮料的摄入:发展中国家营养转型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含糖饮料摄入的快速升高。近年来,可口可乐在中国的销售量大幅上升软饮料含有高血糖生成指数和能量,而流行病和试验性的研究表明,含糖饮料的摄入不仅对儿童和成年人的体重升高和肥胖有重要影响,而且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有关联性。
从上文可以反映出来很多不好的问题,所以政府应釆取措施减少居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以降低饮食中过剩的热量及其肥胖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希望大家在饮食方面多多注意,保护好自己的身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