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住以下三点控制血糖不是事儿
2017年11月12日,淮安市首届“智慧大讲堂•江淮生态健康产业系列讲座”成功举办。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中国老龄化程度的日益严重,慢性病日益成为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并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根据最新糖尿病防治指南,目前有十分之一的成年人患有糖尿病,其中一半的人处于糖尿病前期,他们多数是因为长期不良的饮食及生活习惯、缺乏体力劳动、肥胖、疾病和生活压力等造成的。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周红文主任医师针对糖尿病的全面管理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并提出了健康新7点。作为营养师的小编就其中的“科学饮食”部分介绍以下三点注意事项,请大家参考~~
控制碳水化合物来控制血糖
由于随着碳水化合物摄入量的增加,人体内的胰岛素反应会随着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增高而增高,长期高胰岛素反应加重胰腺负担,易引发胰岛素抵抗型糖尿病。研究发现,即使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也会导致人体的血糖反应不相同,因此,专家提出“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概念以帮助糖尿病患者更有效地控制饮食。即:食用含高碳水化合物饮食时,选择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降低胰岛素分泌相当重要。
例如:在饮食中如果吃了土豆、山药、芋头、藕、豌豆等含有淀粉的食物,那么,相应的要降低主食的量或者选择消化速度较慢,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的杂粮、杂豆等。
深色蔬菜+水果让糖尿病降低风险
一项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刊登的汇总分析研究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它汇总了6项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其中被调查人总数达到22万人。分析这些人的饮食和糖尿病的关系之后,研究者发现,那些多吃深绿色叶类蔬菜的人,糖尿病发生的风险有明显下降。其中包括紫甘蓝、菠菜、西兰花等。研究者经过计算之后得出这样的推荐:如果每天能多吃一份深绿色蔬菜(大约120克,炒熟之后也就是盛米饭的碗半碗的量),英国糖尿病发病人数就能降低14%。
那么什么水果可以降低糖尿病的患病风险呢?自然是可以尽量减小血糖波动的水果如苹果、橘子、猕猴桃等。而香蕉、荔枝、红枣等则应减少食用。当然,吃水果的数量也应加以控制,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日食用水果的推荐量是200-350克。
注意进餐顺序血糖波动小
我们中国人传统的饮食习惯是先吃饭后吃菜,但是这种饮食习惯真的是科学的吗?研究发现,如果将奶类、豆制品、肉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和主食完全混合一起食用,餐后血糖波动要小很多。
与食物进食顺序有关研究最经典的还要数一项大型日本研究。在研究中,患糖尿病的志愿者们被要求先吃一盘蔬菜,再吃其他菜肴,最后配着米饭吃。研究者跟踪测定他们从用餐前到用餐后4小时内每个时间点的血糖水平。结果发现先吃菜与先吃米饭再一口饭一口菜的方式相比,先吃菜的方式能让餐后血糖峰值大幅度降低。后来,研究者又让两百多名糖尿病患者按这个方案吃饭,结果在两年半时间中,患者的血糖波动明显减小。也就是说,血糖的峰值降下来了,血糖特别低的谷值却升上去了,在这一天中保持比较平稳的状态。后来,这个“先菜后饭”的饮食方案就被广泛推广了。
饮食治疗是糖尿病最基本、最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合理科学的饮食可有效控制糖尿病。但糖尿病的管理不仅仅局限在科学饮食这一点上,鉴于周红文主任医师提出的健康新7点,需要涉及教育、饮食、运动、药物以及血糖、尿糖监测等多个方面,综合防治,各种治疗相互配合、缺一不可。
注: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含50克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与相当量的葡萄糖或白面包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2小时)体内血糖反应水平百分比值,反映了食物与葡萄糖相比升高血糖的速度和能力,通常把葡萄糖的血糖生成指数定为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