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验方汇选:二黄散,樟脑散,苦参黄柏汤等
流行性腮腺炎方(方名二黄散)
方药:吴茱萸15克,生大黄12克,川黄连8克,胆南星4克。
功效:解毒清热,活血化淤。
炮制及用法:将上药均焙干研成细末,和匀,加醋拌和,调成稠糊状,制成药饼,于晚睡前外敷于双足涌泉穴处,晨起时取下。每晚敷1剂。患儿体温39℃以上,给以口服解热镇痛药。
主治:流行性腮腺炎。
疗效:40例患儿经外敷二黄散后,均获愈(腮腺肿胀消失,热退)。
(详见《江苏中医》1992年第9期)
婴幼儿腹泻方(方名茯苓二术汤)
方药:地锦草15克,苍术、白术、茯苓各5克。
功效:补气健脾,利水渗湿。
炮制及用法:以上方药研末即得。小于1岁患儿,每次1克;1~3岁患儿,每次2克;3岁以上患儿酌情加大剂量。将所需药量放入碗内,打入鸡蛋1个,再加少量淡盐水搅匀,然后放入锅内蒸糕。
疗效:临床疗效满意。
说明:以此方治疗伤食型、湿热型、脾虚型婴幼儿腹泻,疗效较好,尤以治伤食型和湿热初期腹泻效果最好。
(详见《山东中医杂志》1984年第6期)
痔疮方(方名樟脑散)
方名:冰片、樟脑各2克。
功效:消肿止痛。
炮制及用法:将上药放入尿罐或痰盂内,冲入适量沸水(约大半容器),患者趁热坐于容器上,每次约30分钟,每天2~3次。
主治:痔疮。
疗效:一般用上法治疗4~6次,即可减轻症状,3~6天基本痊愈。
(详见《浙江中医杂志》1982年第2期)
湿疹2方
苦参黄柏汤
方药:苦参、黄芩、黄柏、苍术各15克。
功效:清热燥湿,祛风杀虫。
炮制及用法:加水1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备用。治疗时加温,洗患处约20分钟后作湿敷,每日1~2次。
主治:湿疹。
疗效:共治疗7例,均痊愈。
(详见《江苏中医药中医分册》1979年第4期)
松香散
方药:松香400克,樟丹、官粉、白矾各200克。
功效:解毒杀虫,燥湿止痒。
炮制及用法:共研细末,外敷患处。
主治:皮肤湿疹、黄水疱及浸淫疱。
疗效:治疗急慢性湿疹16例、黄水疱5例、浸淫疱9例,共30例。治愈27例,好转3例。 (详见《河北中医》1986年第1期)
烂脚丫2方
梅叶酊
方药:腊梅树鲜叶(嫩叶更佳)100克,60%酒精适量。
炮制及用法:(1)将腊梅树叶洗净,剪碎,装入干净瓶内,然后加入60%酒精300毫升,密盖,浸泡7~8天左右,用消毒纱布过滤,然后将滤液装瓶,密盖备用;(2)患者临睡前,用温水将烂脚趾丫洗净,然后用消毒棉签蘸取药液,涂擦在烂脚丫缝内,最好一天用1~3次,直至痊愈。
疗效:共治11例,全部治愈。
(详见《浙江中医杂志》1990年第11期)
蛇床子黄柏汤
方药:没食子、黄柏各15克,蛇床子、土槿皮各30克。
功效:清热燥湿,杀虫止痒。
炮制及用法:加水2000毫升,煮沸20分钟,过滤后加入枯矾12克溶化,每剂药可连用2日。将患足浸泡于微温的药液内,每次15~20分钟,每日2~3次。
疗效:治疗50例,全部治愈。(详见《中西医结合杂志》1984年第4卷第4期)
茜草调经汤
女子多有月经提前或错后,或腹痛,乳胀,叫做月经不调,服茜草调经汤有效。
方药:茜草根15克,当归、杜仲各10克,白芍、何首乌、怀牛膝、山楂各12克,川芎6克,桑寄生25克,制香附、小青皮各9克,柴胡、炙甘草各4克。随证加减:若月经色深,有小块,腹痛甚可加炮姜9克、肉桂4克;若月经色鲜红,量多可加山桅、丹皮各9克;若痛剧可加元胡15克、台乌药10克。
功效:养血调经,疏肝解郁,益肝肾经。
主治:月经不调,提前或错后,腹痛,腰痛,乳胀,或心烦,失眠,阵阵潮热等症。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先服3~5剂以初调打好基础,此后每次月经来前3~5天再服5剂(经期亦可服),连续用药3个月。忌生冷、辛辣刺激食物。
注释:女子到了14岁,性腺和性器官发育逐渐成熟,性激素分泌,便有月经来潮。若受情志影响,以及饮食、睡眠、休息失调,则可出现月经不调;月经不调又反过来影响女子心情,如产生急躁、易怒、睡眠休息不良等现象。因此注意调养月经是女子的第一要务,不可轻视之。
(第三军医大学附属大坪医院中医科教授 戴裕光)
甘露止咳汤
方药:僵蚕、桔梗、白鲜皮各12克,浙贝母15克,乌梅、桑白皮、诃子肉、蝉蜕、木蝴蝶、罂粟壳、生甘草各10克,北沙参、玄参各20克。
功效:养阴清肺,润燥止咳。
主治:咽痒口燥,干咳痰少等。
用法:上药一起放进罐中(非金属器均可),冷水浸泡1小时左右,让水浸透药物饮片,将罐中水面调整在淹过药渣面1厘米处,小火煎煮到沸后20~25分钟时,倒出药液,加冷水再煎(如前法),连煎3次。合3次药液,加蜂蜜一匙,每次服20~50毫升,频频如饮茶状,冷的也可以服,也可将药液瓶装随身携带,当茶频饮。
注意:食物宜清淡,凡新鲜的食物都可吃。酒类、卤菜、油炸、煎炒、辣椒、胡椒、姜蒜等燥热刺激性食物应尽量少吃,同时不宜滥用温性补药。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教授 王辉武)
喝艾叶水治排便不畅
过去,我得了肠胃病,一天到晚想解大便,又解不出来,并有疼痛感,蹲很久只能解出一点,非常痛苦。2003年6月底,我听一位老友说,用干艾叶泡水喝,能治排便不畅。具体做法是:把干艾叶洗净放入茶杯,用开水冲泡当茶饮用,如怕苦可适当放点糖,一天冲泡数次。我照此方法喝了半月后,排便不畅的症状逐渐消失了,至今未复发。
点评:艾叶用于排便异常大致有两种情况:一是痢疾,急性或慢性都可用。它主要表现在一天到晚都想解大便,但又解不畅快,伴有腹痛,大便中带有脓血或粘液等。显然,上面读者所讲的肠胃病与此相似。另一种就是便秘,主要是排便困难,但并不十分干燥,往往要几天才解一次,很少出现口干、上火等情况者。
中医学认为,艾叶是一味温性药,一般用于治疗肚脐以下部位的各种寒症。例如肚脐以下的腹部冷痛、月经不调、排便异常、出血等。用的时候除了泡茶,还可以煮水、艾灸、热敷、烟薰等。对于怕苦的人,将其炒热以后热敷下腹部也是有效的,当然,要注意避免烫伤。另外,一些体质偏于热重的人就不适合用艾叶来治病了。
经霜老丝瓜治慢性咽喉炎
我的邻居周老伯患有慢性咽喉炎已有18年,深受其苦。2003年8月,我从朋友处得知,经霜老丝瓜可治疗急慢性咽喉炎。我将此方介绍给周老伯后,他服用了3个月,慢性咽喉炎竟好了。其方法是:将经霜老丝瓜一条洗净,切取一节约20克,然后把这一节丝瓜的皮、瓤、籽一起切碎,装入碗内,加水适量,上锅蒸20分钟,加白糖一汤匙调匀,去瓜皮、瓤、籽,取其汁,趁热慢慢咽下。以后可照此法制作、服用,直至痊愈。
点评:中医认为,慢性咽喉炎是由于体内的热毒向上蔓延到咽喉,造成咽喉部位经络不通畅而产生的一种病症。上面所说的治疗方法是很有道理的。首先,丝瓜的皮、瓤、籽分别是丝瓜皮、丝瓜络和丝瓜子3种常用中药。药典上记载丝瓜皮能退火毒,消热肿;丝瓜络能清热化痰,通经活络;丝瓜子能退热降火。而且丝瓜经过霜天以后清凉的药性更强些。加些糖,一方面可以让味道好些,另一方面也让药性更和缓些。这样合起来慢慢咽下,就能达到清热、消肿、降火、止痛的目的,对慢性咽喉炎也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