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突是经络不调、气血瘀滞,在中医面前简直是小儿科
中医认为,“腰突”是经络不调、气血瘀滞、筋骨失养,血气不通而引起的,多累及督脉和循行于腿部的经脉等。患这种病的主要特征是椎间盘突出发病部位以腰4/5椎,腰5/骶1椎间盘突出较多见,向后突出的椎间盘组织压迫单侧或双侧神经根,或后中部突出部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神经根发炎、水肿,神经根营养障碍等,致使患者腰部疼痛,进而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皮肤感觉麻木,肌肉萎缩,运动无力,严重的会产生腰部麻痹、大小便失禁、活动受限,甚至于瘫痪。
中医用针灸的方法既能刺激经络,降低神经末梢兴奋性,促进肌肉松弛,缓解痉挛,更能通过穴位刺激肌肉强烈收缩带来的力量,促进椎间盘突出部位回纳。在此基础上,除了髓核向后中部突出者(中央型),都可结合推拿治疗法来扩张周围的血管,改变病变部位的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增加抑制疼痛物质或转化疼痛物质。在开展针灸和推拿的同时伴以牵引治疗,以拉开椎间间隙。经过这三种办法的治疗,达到改变椎间盘突出部分和其影响神经部分的位置关系,从而促进周围韧带、神经根对充血、水肿的吸收,达到消退炎症的目的。实际上保守疗法中,贴敷膏贴是一个更快捷的方法。贴敷膏贴操作简单,价格低廉,膏贴可以直接作用于患处,药物的有效成分可以直达病灶,从而快速消肿止痛。膏贴中以采用纯中药根据古法熬制的黑膏药最佳,可以试试冷逍泰贴,已经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对腰椎间盘突出的有效率达9成以上。
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典型的症状是腰痛,同时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疼痛、麻木,疼痛多数由腰骶部、臀部向下肢后外侧、足背部放射,在做弯腰、咳嗽等动作时加重。临床上将腰椎间盘突出症与其他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相鉴别有时非常困难,易延误诊断和治疗。一般来说,病史的采集对鉴别诊断有很大意义,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有一半以上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慢性损伤史,而在感染后发生的坐骨神经痛常应考虑为神经根炎性损害,椎管内肿瘤患者则多起病隐匿,病程较长。若病情进展较快,疼痛夜间加剧且休息后不缓解,应考虑转移性肿瘤的可能。
现在不少白领青年的腰椎生理曲度都改变了,有的腰椎生理前凸变小,完全消失,甚至变为后凸,左侧或右侧弯的患者占了90%以上。他们年纪轻轻常常腰酸背疼,给生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不便,这和白领工作需要长期久坐很有关系。
腰椎间盘突出的检查:
1.腰椎X线平片
单纯X线平片不能直接反应是否存在椎间盘突出,但X线片上有时可见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增生等退行性改变,是一种间接的提示,部分患者可以有脊柱偏斜、脊柱侧凸。此外,X线平片可以发现有无结核、肿瘤等骨病,有重要的鉴别诊断意义。
2.CT检查
可较清楚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大小、形态和神经根、硬脊膜囊受压移位的情况,同时可显示椎板及黄韧带肥厚、小关节增生肥大、椎管及侧隐窝狭窄等情况,对本病有较大的诊断价值,目前已普遍采用。
3.磁共振(MRI)检查
MRI无放射性损害,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MRI可以全面地观察腰椎间盘是否病变,并通过不同层面的矢状面影像及所累及椎间盘的横切位影像,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及其与硬膜囊、神经根等周围组织的关系,另外可鉴别是否存在椎管内其他占位性病变。但对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钙化的显示不如CT检查。
4.其他
电生理检查(肌电图、神经传导速度与诱发电位)可协助确定神经损害的范围及程度,观察治疗效果。实验室检查主要用于排除一些疾病,起到鉴别诊断作用。
预防方法: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在退行性变基础上积累伤所致,积累伤又会加重椎间盘的退变,因此预防的重点在于减少积累伤。平时要有良好的坐姿,睡眠时的床不宜太软。长期伏案工作者需要注意桌、椅高度,定期改变姿势。职业工作中需要常弯腰动作者,应定时伸腰、挺胸活动,并使用宽的腰带。应加强腰背肌训练,增加脊柱的内在稳定性,长期使用腰围者,尤其需要注意腰背肌锻炼,以防止失用性肌肉萎缩带来不良后果。如需弯腰取物,最好采用屈髋、屈膝下蹲方式,减少对腰椎间盘后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