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老中医治疗胃病的珍贵经验,附详细案例
杨宝春是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中医院名老中医,从事中医临床工作近五十载,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他勤求古训,博采众长,熟悉医理,精于药性,处方用药颇有独到之处,尤其对内科胃病的治疗深有研究,现将杨宝春老中医治疗胃病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辨证分型
1.寒湿困遏型
《灵枢》谓:“中脘穴属胃,隐隐痛者,胃脘痛也。”脘为胃之府,胃者水谷之海,足阳明其经也。阳明乃三阳之总司,寒湿之邪侵入,困遏胃阳,中脘痹阻不通,而见胃痛,兼见形寒,口渴,恶湿等。治当散寒除湿,宽中开痹。以藿香正气散加减,效果颇佳。
[例一]李某,女,39岁。过食寒凉,寒湿相结,抑遏胃阳,见胃脘痛,身重,形寒头痛,便溏,渴不欲饮,脉浮缓,苔白腻。拟宣肌表之邪,开三焦之壅滞。
药用:藿香、木香、陈皮、苏梗、姜半夏、苍术、大腹皮、干姜。本方以藿香、木香芳香之品以运气化浊,大腹皮、苍术、苏梗、半夏、陈皮宽中化湿,干姜可温阳。服药后,诸症皆复。
2.饮食停滞型
《内经》谓:“水谷之寒热,感则害人六腑。”六腑不通则九窍不和,而胃谓传导之府,水谷入胃,各行其道,轻者运于上,浊者降于下,则气血充荣。若饮食伤胃,清浊相混,停于胃脘,则可致脘痛纳呆,嗳腐酸溲,苔厚腻,脉滑等。对此证杨老投以消积导滞,和胃利湿之品。
[例二]张某,男,31岁。因贪食后即入睡,次日晨起觉胃脘胀痛不适,恶食,嗳气酸腐,大便不爽,苔厚腻,脉滑。治以导滞和胃之法。
药用枳实、陈皮、茯苓、焦三仙、鸡内金、莱菔子、大黄。本方以枳实导滞行气,陈皮、茯苓、莱菔予顺气降逆,祛湿,焦三仙、鸡内金消食和中,佐大黄以泄下通滞。服3剂症状恢复大半,去大黄、枳实,加党参、白术顾护中气,继服3剂而愈。
3.肝胃不和型
《内经》有“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之说。叶天士亦载有“胃脘常痛,情志不适即发。”以上均说明忧思不遂可发胃病。肝主疏泄而喜条达,若情志不舒。则肝气郁结不得疏泄。横逆犯胃而作痛。见胃脘胀闷,脘痛连胁,暖气频繁。治当疏肝理气,以柴胡疏肝散为主方。若肝郁日久,可化火生热,火热熏灼脾胃,则出现肝郁化火证候,伴口苦而干。面红目赤等,加用栀子、丹皮、龙胆草等疏肝泄热和胃之品。
[例三]王某,女,35岁。胃脘胀痛,牵引两胁,喜太息,苔薄黄,脉弦。属肝郁不舒,横逆犯胃,升降失常,治疗当疏肝理气,运脾调中,药用:香橼皮、生白芍、炒白术、云茯苓、广陈皮、佛手片、八月扎、醋柴胡。本方以八月扎、佛手片、香橼皮、醋柴胡疏肝理气,生白芍、云茯苓、广陈皮理气和中,祛湿柔肝。服上药剂,胀痛顿减,再服原方加元胡、川楝子7剂,请恙悉除。
4.瘀血阻滞型
《医学正传》谓:“痰血想杂,妨碍升降,故胃脘疼痛,皆噎嗝反胃之渐者。”气和血相互依存,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如胃痛反复发作,气滞日久,必然损伤络脉,或久病气虚,运血无力,均可导致瘀血内停,出现瘀血胃痛之证。以胃脘刺痛,痛处拒按,固定不移为特点,伴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脉象细涩等症状。治疗常用养血活血、祛瘀止痛之法。
[例四]成某,男,62岁。该患慢性胃溃疡病史20余年,间断用药治疗,病情尚平稳。近期反复出现胃脘疼痛,痛有定处拒按,兼见黑便,舌紫黯,脉细涩。治以活血祛瘀,养血止痛。药用当归、丹参、赤芍、黄芪、白术、山药、砂仁、白及。方中丹参、赤芍活血祛瘀,当归养血和血,黄芪、白术、山药、砂仁补气健脾,白及兼止血镇痛。服上方5剂,疼痛减轻,无黑便,原方去白及,加阿胶以养血,继服5剂病除。
5.脾胃虚弱型
《类证治裁》谓:“积寒致痛,绵绵不绝,无增无减,当辛热通阳。”此证包括阳虚和阴虚。脾虚日久。阳气渐衰,寒自内生,或触冒风寒,损伤脾阳,则出现阳虚证候。以胃脘冷痛,受凉尤著,得温痛减为特点,伴有神疲纳少,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象沉迟等症状。治疗用香砂六君子汤加附子、挂枝、干姜,以温中祛寒、健脾益胃。脾虚血少,阴液亏耗,虚热自生,则出现阴虚证候。以胃脘灼痛,渴不思饮,大便干燥为特点,伴有口干咽燥,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弦细数等症状。治疗用香砂六君子汤去砂仁、半夏,加沙参、生地黄、山药、石斛,以滋阴养胃、健脾益气。
[例五]董某,男,30岁。上腹痛反复发作十多年,痛势绵绵,得温按则痛减,稍凉则痛剧,食后作胀。大便不实,苔薄白,脉细。属中焦虚弱,运化失常,治宜健脾益胃,温运中阳。方用六君子汤加减。药用太子参、炒白术、茯苓、春砂仁、广木香、淡十姜、桂枝、炒白芍。诸药和用,共奏健脾养胃之功。3剂后痛减,再服3剂而痛止。然后用四君子汤调理善后。
结语
1.杨老认为,胃病,病位在胃。但与肝、脾、肾有关。究其病因,有寒、痰(饮)、瘀、湿、食等所致,但总以正虚为主导。故当时时顾护中气。胃病主症为疼痛,论致痛之理,皆缘不通。故《医学心传》谓:“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小同。调气以和血,凋血以和气,通也;上逆者使之下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故杨老治疗胃病则不拘泥于一方一药,而审证求因。辨证施治。
2.胃病在治疗上。不能单纯治胃。还要兼顾脾、肝、肾。中医治疗脾胃病有“初病治胃。久病治脾,急则治胃,缓则治脾”之说。切不可拘泥。另外,治疗胃病要顾及生活规律。调节饮食,劳逸结合。精神愉快等综合措施,方能提高疗效。
3.对老年胃病患者我们要考虑到,老年脏腑衰弱,阳气常有不足,阴液亦常亏损,且多兼有慢性病,故病程较长,虚证居多,治疗上应顾护脏腑之虚,还需高度警惕癌变,对久治无效,大便潜血持续阳性,体重明显减轻或面色晦暗不华等,均需做进一步检查。以便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