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馆存在的九种经营模式
中医馆存在的九种经营模式
针对中医药的有关事项,现已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除政府相关部门的红头文件外,今年七月又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这些为中医药的恢复、传承、提升、发展、突破,提供良好的文法土壤(文件和法律),而大大小小医馆的存在,是中医药发展的中流砥柱。中医馆具体的存在经营模式有哪几种,不少人一直向小编咨询。今天权做分析,统一回答各位朋友的咨询。
一、绝世模式
绝世模式:走访郎中是中国中医馆存在的最早人文形式,独行创天涯,狼狈又潇洒;当然,也可能有结伴行走的,不多。走访医生的技术和操守,可以说是良莠不齐,既有流芳后世的行家圣手如道医、佛医、神医,又有草菅人命的江湖败类、骗子、人渣;这种存在,到现在可以说几乎销声匿迹。可能在偏远的区或经济不够发达的地方,或许会有一种傲世的存在;
二、近亲模式
近亲模式:近,是关系近;亲,是情谊铁;这种形式一般是个人档、夫妻档、同学档、师生档,坐诊医生一般控制在十人以内。能够自立门户,不一定有拿手绝活,但至少能够解决一部分患者的病痛。他们靠的是技术活,吃的是辛苦饭,干的是圈子事。如果没有一定的技术水准、一定的沟通技巧、一定的位置选择、一定的医术钻研、一定的临床阅历等,他们是不敢开门诊治患者的。当然,现在满大街的理疗店,早晚还是要整顿的,这是后话;
三、过渡模式
过渡模式:介于个体与企业之间,坐诊医生10人以上,50人以下。人少了,力量有限、服务有限、技术有限、利润有限、价值有限,心有不甘。这种形式在日常的管理上,一般采取传统粗放型管理,对老专家的依赖程度较高,也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医馆的存在生命周期。能够三年不倒,可能有水平;能够五年不倒,肯定有高手;能够十年不倒,很大可能运气好。
四、单体模式
单体模式:所谓的单体,在这里指的是场所唯一,主要以医院形式或公司形式的存在模式,这种模式是中医馆变革和发展的方向。它突破了因循的、惯例的、固守的模式,采用公司化的管理,采用的是现代人们更易接受服务方式,然后去服务一方受众。当然,新生的东西虽有生命力的,可前期的摸爬滚打、曲折前行、甚至死里求生,因为这些太多的未知因素,需要且行且谨慎、且行且发展。
五、共生模式
共生模式:医疗改革、行业现状、患者需求、发展瓶颈等制约了不少单体药店或连锁药店的发展。一些有眼光的职业经理人,能够痛下决心、拥抱洪流、接受改变,十分难得。先行的曙光已经显现,胜利在望;后行的奋起直追生死未卜,勇往向前;
六、联体模式
联体模式:行业改革,发展受阻;只好抱团取暖,小船变大船,大船变航母;小船能够顺利转变吗?不好说。大船能够变成航母吗?更不好说。市场的发展、行业的细分、患者的期待,与医联体的形成,可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也可能根本没有任何无关系。或只是一些强制措施、或攒鸡毛凑胆子;当然,能够实现华丽转身的医联体,只要能真心服务患者,也是受欢迎的。是好,是孬,交给市场、时间去裁判吧。
七.跨界模式
跨界模式:跨行业、跨地域、夸年龄,能够这样做的不是资本雄厚,就是管理成熟,或是客群多多;一般的,玩不了,玩不转。逆势而上,不是出身未捷,就是胎死腹中。这种形式现在越来越多,越来越炽热,是时候冷下来了。一次跨界,十年工程;两次跨界,三十年小成;三次跨界,五十年功成。365度无死角服务,真的很厉害、真的很了不起,但是少数人的专利,多数人的奢望。但愿这种模式能够让更多的人受益。是准备跨界、还是准备投机、甚至是掠夺性占有资源?谁跨谁做谁知道。
八、营养模式
营养模式:营养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均衡营养也只是一个静态的概念。现代人大多不是缺乏营养而生病,反倒是有一部分病是营养过剩所导致。从事保健、理疗、营养职业经理人,一部分具有前瞻眼光的人,已开始大胆与中医馆合作、或自建中医馆、或引进名老中医。这是一次行业转型,谁能够把握时机,谁就能脱颖而出。在这里,一定要清楚,中医要的“简、便、廉、验”,跟营养保健惯例运作模式,有着质的区别。想进入的,要有凤凰涅磐涅磐的准备,从内心接受一种全新、有爱、永续续的发展理念。
九、外资模式
外资模式:外资单独控股,有,可现实存在的屈指可数。整体上来说,外资独资模式,在行政的许可内成立的存在有较大难度;现在及今后更多外资可能会借船出海,也就是投入一定的资本、占有相应的股份、参与相应的管理。当然,也可能会出现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情形。
以上,只是列举了九种典型中医馆存在模式,供咨询者参考。不管哪种形式的存在,如果偏离了大医精诚、悬壶济世、悲悯苍生的中医文化精神内核,哪么它存在越多,对患者、对社会、对治疗,对医学来说,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破坏性、负面性、摧毁性……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够安心立命行医、才能够实现医者大爱本心、才能够使行业生发勃勃生机(作者:谢侗林)本文系原创,转载引用请注明来自头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