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悸的真相,竟然是脾“饿”了!国医之妙,有时就让你想不到

文 / 精诚名医汇
2017-07-17 08:05

(本文由一点号“精诚名医汇”原创,经一点资讯平台全网首发)

本文理论依据:《济生方》(宋)

论岐黄之道,谋苍生之福,欢迎走进“精诚名医汇”。列为看官,今天要和你说上一病,这就是常见的心律不齐。那种早搏、心慌、心乱跳的感受,想必是每一位心律不齐患者都尤恐避之不及的。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思路和调理方法,不见得适合所有人,但是对其中一大部分人来说,是十分有价值的。闲言少叙,想把一张组方告诉你——

炙黄芪18克,党参15克,当归10克,炒白术12克,炙甘草6克,茯苓15克,酸枣仁18克,远志10克,木香3克,大枣6枚,丹参15克,香附10克。全方以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即可。列位看官如果想借鉴应用,要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列位看官如果懂得中医方剂之玄妙,应当一眼看出,此方乃是《济生方》里归脾汤的加减变化而来。此方的应用,乃是国医大师颜正华的心法。颜师为中医界治疗脾胃病的泰山北斗、杏林名家。此方作为老先生的经验方,被广泛收录在多部著作中,供后学研习和参考,在中医界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列位看官,抛下上面这张验方的精义暂且不提,我们先来考虑一个问题,这就是,心律失常到底是怎么引起的呢?对于这个问题,现代医学给出了很多解释,但是从中医角度来说,有一种理论是我等凡夫俗子不得不重视的,这就是脾土不足。什么意思?列位都知道,这心脏的跳动,离不开心血和心气的供养。而心气和心血从哪来?要靠我们脾的运化而来。脾作为后天之本,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不足,气血生化失常,导致心血不足。反过来,心火生脾土。心的功能受影响,会直接抑制脾的生化功能。就这样,二者陷入恶性循环,令病情难有转机。所以,对于心律失常而言,心脾两虚是特别受重视的病机。说得简单一些,心悸的真相,其实是脾太“饿”了。

那我们该怎么调理呢?当然是补养心脾了。方才提到的归脾汤,实际上就是补脾养心的好方子。而在健脾和养心之间,我们则要从健脾入手进行调理了。

具体怎么做呢?我们以上方为蓝本,和大家仔细说说——

首先,健脾,我们派出五员大将,分别是炙黄芪、党参、炒白术、炙甘草和大枣。炙黄芪健脾益气。它和普通的黄芪想比,补益中焦的功能更好一些。一般的黄芪,固然也补益脾胃,但是其实卫气的功效更好一些。那党参,性味甘,平,入脾、肺经,也是补中益气,健脾益肺的良药。《本草正义》对党参的夸赞实在到位:“党参力能补脾养胃,润肺生津,腱运中气,本与人参不甚相远。其尤可贵者,则健脾运而不燥,滋胃阴而不湿……”。再看那炒白术。白术本身为健脾助运化的良药。炒白术的健脾功效,要更好一些,尤擅于燥湿。炙甘草和大枣的配合,偏重于补益脾血。所以总体来看,这五员大将功在补脾气、益脾血,是难得的经典组合了。

但是,补归补了,但是这么下力气地补,患者会不会有壅滞之嫌呢?为了让滋补之事行之有效,我们看到了木香和香附。木香,性味辛、苦,温,入归脾、胃、大肠、三焦、胆经,功在行气止痛,健脾消食。香附,性味辛、微苦、微甘,平,入肝、脾、三焦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从药性上来看,这两味药都入脾经,而且能行脾胃之气。它们俩用在这里,就是为了防治方才那么多补药导致的壅滞。

方才说过,调理心悸,心脾同补是关键。接下来,我们看看此方如何养心。此时四味药拍马杀出,分别是当归、茯苓、炒酸枣仁、远志。那当归,性味甘、辛,温,入肝、心、脾经,功在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在这里,我们取它滋补心肝之血的作用。那茯苓,不但健脾利湿,更有宁心之用。它的好处,“精诚名医汇”从前多次为您介绍,这里不再赘述。再说酸枣仁。此药性味甘、酸,平,入肝、胆、心经,功在补肝,宁心,敛汗,生津。此药滋肝血、宁心神。还有那远志,性味苦、辛、温,入心、肾、肺经,功在安神益智。这四味药联合在一起,就是要养心血、宁心神、补心气。它们和黄芪、党参、白术、甘草、大枣的配合相得益彰,对心脾两脏同时滋补,效果自然可以期待。

最后,我们看一眼丹参。丹参是干嘛的?它当然是补血活血、凉血清热的。这味药在这里很关键。如果当归、茯苓、炒酸枣仁、远志四味药过于滋腻而化热,那么丹参凉血之功就会立刻显现,充当“灭火队长”。所以说,这丹参一味,角色可谓关键。

列位看官,全方精义为您介绍至此了。其实,它作为归脾汤的加减,很好地执行了健脾养心的任务,个中配伍虽然势大力沉,但是总有佐药为之相互制衡,使得全方相得益彰,层次井然。这也就难怪它成为大师们的常用验方了。列为看官如果想借鉴应用,最好请中医师辩证指导,随症加减,以求最佳之疗效。

方法说完了。您有何高见?请在评论区畅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