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荨麻疹本质是阴阳失衡,调和阴阳气血的平衡,这类药材更适合

文 / 小轩医生养生之道
2022-03-17 09:12

古人论治荨麻疹,多从风、虚立论,如《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记载:“此证俗名鬼饭疙瘩。由汗出当风,或露卧乘凉,风邪多中表虚之人。初起皮肤作痒,次发扁疙瘩,形如豆瓣,堆累成片。日痒甚者,宜服秦尤牛蒡汤;夜痒重者,宜当归饮子服之。”

中医治病要从整体出发,辨证时必首辨阴阳,分清虚实,补其不足,损其有余。另外,气血的平衡也很重要。

许多皮肤病的发生与阴阳不调、气血失和有关,而慢性荨麻疹亦是如此,古人居处起居远较今人落后,感受六淫邪气机会颇多,加之寡衣少食,故外易中夫风寒,内易伤乎血虚,寒气凝滞,稽留日久,伤正而虚;虚则邪恋,故瘾疹不消。同为慢性荨麻疹之常见病因,但古人质直,所知者少,所虑者少。

但我们现在和古人又有所不同,日出即作,日入不息,殚精竭虑,竞逐荣势,神无以安,精不能藏,神不能安则阴阳乖,精不能藏则气血竭,所以会出现阴阳失调,气血不和。

对于慢性荨麻疹患者,多辨证为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处以调和阴阳,中和气血之法。

此类患者多为劳心之人,平素劳累操心,日久则致脏腑阴阳气血功能失调。表现为上火下寒、上实下虚、经络阻隔、气血凝滞的阴阳不调症;皮疹反复发作,伴有不定时的头痛、头晕、乏力;手足末端常发凉,自觉手足心又发热;或畏寒同时,又有五心烦热;心悸、心烦、失眠、健忘、头晕、耳鸣、腰酸腿软,潮热盗汗,或见睡眠不实,多梦易惊;口舌生疮、口渴唇裂,但又经常出现腹胀、腹痛、腹泻等症;女子可伴有带下、月经不调、少腹痛等不适。舌体胖、边有齿痕、舌质紫暗或淡,脉象多有弦滑,或沉细,或涩等表现。

因此对慢性荨麻疹经常用天仙藤、钩藤、首乌藤和鸡血藤,此四藤为调和阴阳气血的基本配伍。

天仙藤

藤主通,能循脉络,无微不至。而阴阳所以不和皆不通之故也,不通则气血不和,常致气滞血瘀。藤类药缠绕蔓延,纵横交错,无所不至,可通行十二经脉,行气活血。

钩藤

其中天仙藤性苦温,归肝、脾、肾经,可以祛风活血利水,周身上下得以条达;钩藤性甘,微寒,归肝、心包经,轻能透发,清能泄热,故可清热平肝,下气宽中。此两味药主阳,调气,皆可祛风

首乌藤有养血益肝安神之功;鸡血藤有养血活血调经之功。此两味药主阴,皆有养血之功。四药合用,使气行血活,以达调和阴阳之功。另外,近代药理学研究表明,鸡血藤、首乌藤等藤类药物,部分有抗变态反应及免疫调节的作用。

鸡血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