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的寒热虚实,皆可以四逆散合方

文 / 看看更健康
2022-03-10 00:10

张仲景的四逆散虽是辨治气郁证的重要基础方,但因其组成用药的特殊性而主导其辨治病证并不局限于气郁证,临证若能合理运用四逆散合方,常常能辨治诸多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病,故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其辨治思路与方法,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用药如用兵,用方如遣将;方以药成,药以组方,药有个性,方有共性;认识方药共性务必从药用个性诠释用药要点,深入剖析药用配伍之间的内在多种复杂及演变双重关系,还要重点研究用量主导方效,亦即治病用方欲取得最佳疗效,忽视药与药之间任何一个方面都会直接影响治疗效果。

1

诠释用药要点

方中柴胡疏肝解郁;枳实降泄浊气;芍药补血敛肝,柔肝缓急;甘草益气和中缓急。

2

剖析方药配伍

柴胡与枳实相须配伍,柴胡理气偏于升举,枳实理气偏于降泄;

柴胡与芍药相反相畏配伍,相反者,柴胡疏肝解郁,芍药收敛肝气;相畏者,芍药制约柴胡疏泄伤正,柴胡制约芍药收敛留邪;

芍药与甘草相使配伍,益气补血,柔肝缓急;

柴胡与甘草相反相畏配伍,甘草益气制约柴胡疏肝伤气。

3

权衡用量比例

柴胡与枳实用量比例为1:1,提示疏散与降泄间的用量关系,以治肝郁;

柴胡与芍药用量比例为1:1,提示疏散与收敛间的用量关系,以治肝急;

芍药与甘草用量比例为1:1,提示收敛与益气间的用量关系;

柴胡与甘草用量比例为1:1,提示疏散与益气间的用量关系。

同时方中用药4味,疏肝药1味如柴胡12g,敛肝药1味如芍药12g,降气药1味如枳实12g,益气药1味如甘草12g,其用量比例为相等,从用量分析方药主治,病为肝气郁滞证,或肝脾气郁证。

合方思路

1

气郁证与心病证

心主血,血之运行凭借心气温煦推动;心主神明,神明主内外以固藏统领;肝气通于心,肝气疏泄条达则心气调和。辨治心病证既可单独存在,又可与气郁并存,无论先起气郁,还是先因于心,只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心病证与气郁证相兼,对此既要治心又要治郁。

(1)气郁证与心热证

气机郁滞,郁而化热;心为阳脏,阳主温煦,阳太过而为热,热太过而为邪热,邪热在心而演变为心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热证,如心烦,或心痛,失眠,舌质红,苔薄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热证。

可选用四逆散与栀子豉汤合方:栀子14g,香豉1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栀子豉汤清泻心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心阳虚证

心为阳脏,阳主温煦,阳不足而为寒,寒太过而为寒邪,寒邪在心而演变为心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阳虚证,如心悸,或心痛,手足不温,倦怠乏力,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阳虚证。

可选用桂枝加附子汤与四逆散合方:桂枝9g,生姜9g,大枣12枚,附子5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心血虚证

心主血,血主滋养,心血旺则神清气爽;气机郁滞,气不化血,则可演变为心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血虚证,如心悸,失眠,多梦,健忘,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血虚证。

可选用酸枣仁汤与四逆散合方:酸枣仁48g,知母6g,茯苓6g,川芎6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心阴虚证

心主血,血可化阴,阴主滋润,心阴虚而不制阳,阳亢而为热,以此可演变为阴虚内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心阴虚证,如心烦,潮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心阴虚证。

可选用百合地黄汤、芍药甘草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14g,生地黄5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24g,炙甘草24g,方以百合地黄汤和芍药甘草汤滋补心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

气郁证与肝病证

肝主疏泄条达,以气机调畅为用;肝气只宜疏泄,不可郁滞,郁滞则诸病丛生;治肝必治气,肝气调和则诸病可愈。

(1)气郁证与肝热证

肝为阳脏而体阴,阳化生于阴,阳太过而为热,热太过而为邪热,邪热在肝可演变为肝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热证,如情绪急躁,或情绪低落,胁痛,头痛,目赤,耳肿,舌质红,苔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肝热证。

可选用栀子柏皮汤与四逆散合方:栀子15g,黄柏6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栀子柏皮汤清泻肝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肝寒证

肝为阳脏而体阴,阳主温煦,阳不足而为寒,寒太过而为寒邪,寒邪在肝可演变为肝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寒证,如胁痛,或胀痛,头痛,舌质淡,苔薄白,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肝寒证。

可选用吴茱萸汤与四逆散合方:吴茱萸24g,人参9g,生姜18g,大枣12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吴茱萸汤温肝散寒,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肝血虚证

肝藏血,血主滋养,肝血旺则神安魂舍;气机郁滞,气不化血,则可演变为肝血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血虚证,如头晕目眩,失眠,多梦,指甲凹陷,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肝血虚证。

可选用胶艾汤与四逆散合方:川芎6g,阿胶6g,炙甘草12g,艾叶9g,当归9g,白芍12g,干地黄18g,柴胡12g,枳实12g,方以胶艾汤滋补肝血,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肝阴虚证

肝体阴而用阳,阴主滋润,肝阴虚而不制阳,阳亢而为热,以此可演变为阴虚内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肝阴虚证,如胁痛,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证。

可选用百合鸡子黄汤和芍药甘草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14g,鸡子黄1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24g,炙甘草24g,方以百合鸡子汤和芍药甘草汤合方滋补肝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

气郁证与脾胃病证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脾升胃降,纳运有常;脾胃失和,气机郁滞,诸病变生。气机郁滞,脾胃不得升降而郁滞。

(1)气郁证与脾胃郁热证

胃为阳,脾为阴,阴不制阳而为热,或外邪侵袭而化热,邪热在脾胃可演变为脾胃郁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脾胃郁热证,如胃脘不适,心下灼热,或烧心,牙痛,舌质红,苔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脾胃郁热证。

可选用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与四逆散合方:大黄6g,黄连3g,黄芩3g,栀子14g,厚朴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以泻心汤和栀子厚朴汤清泻脾胃郁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脾胃虚寒证

胃为阳,脾为阴,阳不制阴而为寒,或外邪侵袭而化寒,寒邪在脾胃可演变为脾胃虚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伴有脾胃虚寒证,如胃痛,怕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脾胃虚寒证。

可选用理中丸与四逆散合方:人参9g,白术9g,干姜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理中丸温补脾胃,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脾胃气阴两虚证

气虚而不行,阴虚而不滋,病变既有气虚又有阴虚,可演变为脾胃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脾胃气阴两虚证,如胃痛,不思饮食,倦怠乏力,口干咽燥,五心烦热,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脾胃气阴两虚证。

可选用麦门冬汤与四逆散合方:麦冬168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生姜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大枣12枚,炙甘草12g,方以麦门冬汤滋补脾胃气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

气郁证与肺病证

肺主气,气主升降;肺气失和,浊气壅滞,升降失司,则可演变为气机郁滞。

(1)气郁证与肺热证

邪热侵袭,或热从内生,热蕴于肺,可演变为肺热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热证,如咳嗽,或气喘,或黄痰,舌质红,苔黄,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热证。

可选用泽漆汤与四逆散合方:半夏12g,紫参15g,泽漆15g,生姜15g,白前15g,黄芩、人参、桂枝各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泽漆汤清降肺热,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肺寒证

寒邪侵袭,或寒从内生,寒袭于肺,可演变为肺寒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寒证,如咳嗽,或气喘,痰多色白,舌质淡,苔薄白,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寒证。

可选用小青龙汤与四逆散合方:麻黄9g,桂枝9g,细辛9g,干姜9g,半夏12g,五味子12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小青龙汤温肺散寒,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肺阴虚证

热病伤肺,阴津被灼,或阴亏于内;又因气机不利,郁而不畅,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肺阴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阴虚证,如咳嗽,或气喘,五心烦热,盗汗,舌红少苔,脉细数,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阴虚证。

可选用百合知母汤和百合地黄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14g,知母9g,生地黄50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百合知母汤清滋肺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肺气阴两虚证

气虚无以化阴,或阴虚无以化气,以此可演变为肺气阴两虚;因气郁不化津,又可加剧阴津亏虚,进而演变为气郁证与肺气阴两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肺气阴两虚证,如咳嗽,或气喘,五心烦热,倦怠乏力,舌质淡红,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肺气阴两虚证。

可选用麦门冬汤与四逆散合方:麦冬16g,半夏24g,人参9g,粳米9g,大枣12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麦门冬汤益气滋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5

气郁证与肾病证

肾气司阴阳,气能固摄与接纳;气机郁滞,影响肾气接纳,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病证。

(1)气郁证与肾虚不固证

肾气虚而不固,虚而不运以为郁,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虚不固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虚不固证,如遗精滑泄,夜间尿多,或小便失禁,腰酸腿软,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气不固证。

可选用天雄散与四逆散合方:天雄9g,白术24g,桂枝18g,龙骨9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天雄散温肾固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2)气郁证与肾阳虚证

阳虚气弱,虚而生寒,弱而不行,不行生郁,或气机不利而为郁,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阳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阳虚证,如遗精滑泄,小便量多,怕冷,手足不温,舌质淡,苔薄白,脉弱,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阳虚证。

可选用茯苓四逆汤与四逆散合方:生附子5g,干姜5g,茯苓12g,人参3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茯苓四逆汤温补肾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3)气郁证与肾阴虚证

气郁化热而伤阴,则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阴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阴虚证,如腰酸腿软,盗汗,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阴虚证。

可选用百合地黄汤和百合鸡子汤与四逆散合方:百合28g,生地黄50g,鸡子黄1枚,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百合地黄汤和百合鸡子汤合方滋补肾阴,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4)气郁证与肾阴阳俱虚证

阴阳俱虚,气机因虚而为郁,或气郁而又伤肾之阴阳,以此可演变为气郁证与肾阴阳俱虚证,病变及症状表现为气郁证伴有肾阴阳俱虚证,如腰酸腿软,五心烦热,或手足不温,怕冷或怕热,倦怠乏力,舌质淡红,对此既要治气郁证又要治肾阴阳俱虚证。

可选用肾气丸与四逆散合方:干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9g,泽泻9g,牡丹皮9g,附子3g,桂枝3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炙甘草12g,方以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

医案助读

(1)围绝经期综合征

曹某,女,51岁,河南郑州人,有2年围绝经期综合征病史,近因病证加重前来诊治,刻诊:腰酸膝软,两足冰凉,心胸烦热因情绪异常加重,月经量少鲜红,自汗,盗汗,倦怠乏力,口渴欲饮,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辨为肾阴阳俱虚证与气郁证,治当理气解郁,滋补阴阳,给予肾气丸与四逆散合方加味:

生地黄24g,山药12g,山茱萸12g,茯苓10g,泽泻10g,牡丹皮12g,附子3g,桂枝3g,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水牛角30g,炙甘草12g,6剂。第1次煎35 min,第2次煎30min,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腰酸膝软好转,心胸烦热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两足冰凉减轻,出汗减少,以前方6剂;

四诊:口渴基本消除,以前方6剂;

五诊:诸证减轻,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变汤剂为散剂,每次10g,每日分3服,治疗3个月,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腰酸、两足冰凉辨为阳虚,再根据心胸烦热、盗汗辨为阴虚,因倦怠乏力辨为气虚,又因情绪异常加重辨为气郁,更因月经量少鲜红辨为血热,以此辨为肾阴阳俱虚与气郁证;方以肾气丸滋补肾阴,温补肾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加水牛角清热凉血。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2)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司某,男,63岁,河南郑州人,有10年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心肌缺血病史,近因心悸、头晕加重前来诊治,刻诊:心悸(脉搏52次/min),胸闷,心痛,头晕目眩,晕厥因情绪异常诱发,倦怠乏力,怕冷,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弱;辨为心阳虚证与气郁证,治当温补心阳,理气解郁,给予桂枝加附子汤与四逆散古方加味

桂枝10g,生姜10g,大枣12枚,附子5g,柴胡12g,枳实12 g,白芍12g,炙甘草12g,红参10g,薤白24g,全瓜蒌24g,白酒10mL。6剂,第1次35min,第2次煎30min,合并药液,每日1剂,每天分3服;

二诊:心悸减轻,以前方6剂;

三诊:胸闷好转,以前方6剂;

四诊:心悸缓解(脉搏56次/min),以前方6剂;

五诊:怕冷基本解除,以前方6剂;

六诊:心悸、胸闷止(脉搏62次/min),以前方6剂。之后,以前方治疗60余剂,诸证悉除;随访1年,一切尚好。

用方体会:根据心悸、怕冷辨为心阳虚,再根据胸闷、情绪异常诱发辨为气郁,因气短、脉弱辨为气虚,以此辨为心阳虚弱证与气郁证;方以桂枝加附子汤温补心阳,以四逆散调理气机,加红参补益心气,薤白、全瓜蒌宽胸行气通阳,白酒行气理血解郁。方药相互为用,以取其效。

“学会四逆散,看病就不难”。

普普通通的一句话,其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随着临证的增多,愈发觉得这是我们临床治疗疾病的一个有效切入点。

一、方证分析

四逆散首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第318条:“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组成:甘草(炙)、枳实(破,水渍,炙干)、柴胡、芍药各十分。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四逆散由柴胡、枳实、白芍、炙甘草四味药组成。柴胡、甘草实为小柴胡汤的雏形。柴胡味苦平,甘草味甘平,二药相伍,实为助肝用,补脾体,疏肝气,畅脾气是也。白芍、甘草,芍药甘草汤也,相伍酸甘化阴以生津血,泄郁结,畅气道。枳实、白芍乃《金匮要略》枳实芍药散(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枳实芍药散主之)相伍宣畅气血,治疗产后气血郁滞之腹痛。枳实、柴胡、白芍乃大柴胡汤重要组成部分,三药相伍,疏肝木,理脾滞,解枢机。

四味药物组方精妙,也暗合“升降”之理,柴胡主升、枳实主降、白芍主收、甘草主散,升降收散相辅相成,调理枢机以治疗多种“气机紊乱”之病。

在气,枳实破滞降气,柴胡疏散升气,白芍收摄失位之气,甘草和其不调之气;在血,柴胡扬气行血,枳实破瘀滞,白芍通营和血,甘草缓中补虚调养新血;在表里,柴胡舒启外达,枳实消泻内降,白芍疏通经络,甘草和调脏腑;在阴阳,柴胡、甘草行阳,枳实、白芍走阴。阳升阴降,升降相宜,气机无碍,流通百骸。四药相合,可疏升肝木,理通脾滞,和解枢机,调畅道路,宣布阳气。

从原文中分析,仲景就提示了本方可治疗很多疾病。

或咳,凡见胸中阳气失去宣通的咳嗽、胸闷等,诸如见咳引两胁疼痛的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或悸,见于心阳失宣引起的心慌、惊悸,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或小便不利,见于膀胱气化失司引起的小便量少、尿频、尿急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见于肝气郁滞,肝木乘土引起腹痛、腹泻等,可用四逆散加减治疗。

从上可知,凡是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皆可运用四逆散。

为何应用四逆散可以治疗多种疾病?因为四逆散是“调肝”的有效方剂和代表方。

张子和云:“诸病皆生于气。”沈金鳌在《杂病源流犀烛》中总结“肝和则生气,发育万物,为诸脏之生化。若衰与亢,则能为诸脏之残贼。”从肝的生理功能上讲,肝为血脏,功能贮藏和调节全身的血量,故五脏六腑皆赖血以养,肝罢极之本,疏调气机,故肝可使五脏六腑功能调和,抵制外邪。

二、四逆散临证化裁

老师在临床中运用四逆散可谓炉火纯青,涉猎病种广泛,总结老师临证中应用四逆散的病证、处方如下:

1.肝郁气滞证

腹部、胃脘疼痛,胀满不舒,痛无定处,连及两胁,攻撑走窜,每因情志不遂而加重,嗳气则舒,心烦易怒,时作太息,不思饮食,寐差,舌苔薄白,脉弦。

治疗处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肝气犯胃证

胸胁胃脘胀满疼痛,呃逆嗳气,呕吐,或见嘈杂吞酸,烦躁易怒,舌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或弦数等。

治疗处方:柴胡疏肝散合左金丸。

3.肝脾不调证

胸胁胀闷窜痛,抑郁或急躁易怒,纳呆,腹胀,便溏不爽,肠鸣矢气,或大便溏结不调或腹痛欲泻,泄后痛减,舌苔白或腻,脉弦。

治疗处方:逍遥散加减或疏调汤。偏于泻者用四逆散加痛泻要方。

疏调汤是国医大师张震的方子,组成为:柴胡、香附、郁金、枳壳、薄荷、丹参、川芎、白芍、白术、茯苓、淫羊藿、甘草。本方疏肝解郁、畅达气机、补益肝肾。以调肝为组方基础,柴胡、香附、郁金、枳壳、薄荷以疏肝之气;白芍、川芎、丹参、甘草以养肝之体,“见肝之病,知先传脾”,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运中州;辅以淫羊藿以益肾,肝肾同源,补肾以益肝。全方组方精妙,调肝气、养肝体以畅达气机。

4.肝郁脾虚证

胸腹胀满,口淡不渴,不思饮食,或有恶心呕吐,大便溏泻,困倦嗜睡,舌不红,苔厚腻。脉滑或弦滑。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平胃散。主治肝郁不舒,脾土不运,湿浊困中所致诸症。

5.肝郁湿热证

头晕、面目红赤、脾气暴躁、口干舌燥、口苦、头晕、口疮频起,小便黄,烦躁不安,心烦口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龙胆泻肝汤加减。

6.肝郁肾虚证

急躁易怒,腰酸腰痛,胸胁胀痛,善太息,夜尿频急,或大便泄泻,舌质暗红,苔白或净,脉弦细沉。

治疗处方:逍遥散合六味地黄丸。

7.肝郁血瘀证

咳嗽,咳血,咳痰,两胁胀痛,身上瘀斑或肌肤甲错,舌质暗或有瘀斑,脉弦或涩。

治疗处方: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

8.痰气郁结证

胸部闷塞,胸胁胀满,咽中如有物梗塞,吞之不下,咯之不出,苔白腻,脉弦滑。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二陈汤。

9.火气郁结证

发热,头面痤疮或红斑,口干,口渴,舌红,脉弦滑数等。

治疗处方:四逆散合升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