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防病,有一个方剂“表里双解,气血共补,三焦皆通”,了解下
冬去春来,初寒乍暖,万物复苏,阳气缓升,经历了整个冬藏,特别是春节欢聚、吃喝,身体内热要抓紧排出去,而此时,春天气温慢慢回升,人也就有一些上火的症状,但实际冬天的寒气未散尽,这个时候,外有寒邪,内生热火,所以是感冒、炎热和皮肤疾病高发的季节,各种流行病也较多,人群普遍易感。
如果是春天外感风寒,但体内有热火,此时人就会出现寒热交加的症状,会有怕冷、鼻塞、头痛,兼发热、口苦、咽干、便干、便秘等问题。有的人只想着清热或先散寒,但病情不见好转,反而久治不愈、反复,这是药不对症的表现。
解决的办法也比较简单,中医一般用一个方剂调理就可以了,它叫“防风通圣散”,现代已制成“防风通圣丸”。
防风通圣方是众多医家公认的千古名方,出自金代刘完素《宣明论方》,当时河北平原热病常见,对症用寒凉药调理,刘完素前辈用寒凉方较多,后世尊称为“寒凉派”,与同时期的张学和、朱丹溪、李东垣并称为“金元四大家”。
《黄帝内经》早有热病的论述,如“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即冬日寒风凛冽,寒气积聚体内,慢慢生热,到了春天,暖风缓吹,阳气生发,上火问题就来了,但问题表现为寒热证皆有,用防风通圣散调理,泻热祛寒,很快见效。实际上,由于该方剂疗效突出,民间流传“有病没病,防风通圣”的说法,并不是说有病没病都吃,而是说它用途广,口碑好,有的人甚至24个节气当天都服用。
防风通圣方剂由17味药组成,药材众多,与平时多见的4—10味药不同,但各司其职,共同疏风解表,泻热通便。其配伍为:
1、君药4味:防风、荆芥、薄荷、麻黄,将风邪以发汗的形式散去。
2、臣药2组8味:一组为芒硝、大黄、栀子、滑石,将身体内热从大小便排解;另一组为黄芩、连翘、石膏、桔梗,将体内肺胃的内热消解。
3、佐药2组4味:一组单一味,白术,健脾燥湿;另一组3味,含当归、川芎、白芍,活血养血,防内热过度损耗气血。
4、使药1味:甘草,调和诸药。
从组方可看出,药力偏寒凉,上可发汗,下可泄热,清热解毒,养气活血,特别是上、中、下三焦同治,上焦治肺,中焦健脾,下焦利水,为问题各自找到疏解的办法,尤其是君药防风、麻黄等,可防止外寒入侵,又可祛除体内的邪风,臣药芒硝、大黄等,驱散化解内热,对“寒包火”的情况很对症。
防风通圣方剂,在于顺应时节,常用于春天出面,借势将寒热诸证消解,防病治病,而且可治皮肤表面的病症、内脏的问题以及口腔、鼻腔的问题,所以体表和内脏的问题都可以调理。
到了现代,经中医发扬光大,还可治头痛、支气管炎、肺炎、痢疾、肠道疾病、脂肪肝等疾病,成为“一专多能”的优秀中药方剂。
但防风通圣丸因寒凉为主,且其中含有麻黄成分,对高血压有一些副作用,仍有不少不宜选用的人群,如孕妇、虚寒症等,要详细对照用药说明,不可乱用、私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