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热,汗之源!又一张化湿热的好方,治爱冒汗,说给中医爱好者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治法与方剂》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这篇文说,我想和你仔细聊聊,湿热之邪和异常出汗,有啥关系。
来,我给你说个真实的医案故事。
话说有这么一个女子,年32岁,医案记载姓詹。
她什么毛病呢?就是爱出汗。而且,她这个汗,不出在别的地方,而是专出在双手手掌。一晃,都20多天了。
咋办呢?这个人是中医爱好者,自己试着喝红枣汤,无效。看中医以后,遵医嘱服用当归六黄汤和桂枝龙骨牡蛎汤,结果都不行。
而且,不但不行,病情反而有所加重。
这可咋整?患者继续投中医治疗。
后来,她遇到一位医家。
刻诊,见患者脉象偏濡缓,舌苔白腻,口中有粘腻之感。
细问得知,患者现在食欲不振、尿少,但是色混黄,胸脘部位有痞闷之感,肢体也觉得困重,脑袋还不舒服,又昏又沉。看脸色,淡黄,满面的疲倦。
了解到这些情况以后,医家给开了一张方子。我们来看一下——
藿香叶、淡豆豉、姜半夏、厚朴、杏仁、茯苓、泽泻、猪苓各10克,白豆蔻(后下)6克,生薏苡仁2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结果如何?患者服用3剂以后,手汗减少,而且尿量随之增多。接着,患者再用5剂,诸症悉平,手掌出汗的现象几乎完全消失。
这就是医案的基本内容。它最初刊载于1992年的《湖南中医杂志》。
这里头的道理,我得跟你好好说说。它可有意思了
首先,我们得承认一点,这就是双手掌单独爱出汗,这是不正常的。
正常情况下,人的全身都会出汗。现在别的地方没汗,汗全在手掌处冒出来,这肯定是异常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其它地方的出汗渠道,被堵住了。只有手掌这块儿,没被堵住。所以,汗就全从手掌出来了。
这就好比一条路,别的岔路口都堵死,只有一个口开着,所以人流都从一个地方往外走。
那现在的问题时,是什么东西,或者说是邪气,把患者别的地方的出汗渠道,堵住了?
从中医辨证角度来看,是湿热之邪。
你看,这个患者,脉濡缓,为湿象,苔白腻,为湿象。口中黏糊,为湿邪上泛。尿混黄,为湿热下注。湿热阻滞,脾胃之气失常,所以胸脘痞闷。湿热之邪弥漫四肢,所以患者肢体困重。湿热上蒙清窍,所以患者头昏头重。湿热之邪迫汗外出,所以患者的汗不断往外冒。
总体看,这个患者属于湿热阻滞三焦,令汗液无法循常道而出。而且,严格讲,她还属于湿邪重于热邪。
这个时候怎么办?医家用到的方子,是藿朴夏苓汤原方。
藿朴夏苓汤,这方子不经常提,但是它好用。其基本组成,就是藿香10克,淡豆豉10克,白蔻仁3克,厚朴6克,半夏10克,杏仁6克,茯苓10克,猪苓6克,泽泻6克,薏苡仁20克。
所有这些,水煎服。
这个配伍,是化解湿热,湿重于热的良方。其中,猪苓、泽泻、茯苓、薏苡仁利水,杏仁理肺气开通水行之源。如此,一身的湿气可以通过小便而出。而且,泽泻、薏苡仁,尚有清热之能。
藿香、豆豉、白蔻仁、厚朴、半夏,用于芳香行气、化湿降逆、消胀除痞。
如此,湿热之邪可以被很好地化散。患者正常的出汗渠道被打开,没有湿热之邪来阻滞了,那患者的双手,就不会一个劲儿地冒汗了。
其实,纵观整个医案故事,我们能体会到两点。
首先一个,就是湿热之邪郁滞于内,是身体特别爱出汗的一个缘由。湿热,迫津外出,人就特别爱出汗。
其次,就是湿热之邪,阻滞三焦,容易影响到汗液的正常排泄渠道。这就让患者在爱出汗的同时,出现出汗部位异常的情况。上文医案里的患者,出汗部位在手掌。有的,则是专门在脑袋。有的,专门在腋下。
所以我说,面对异常出汗,我们务必要警惕湿热这个病因。
湿热,又分热重于湿,和湿重于热。医案里的患者,总体看,属于湿重于热。如果反之,她的舌象恐怕要偏黄腻,伴随口苦等等现象。这就是看,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发展情况而定了。
好了。关于这个问题,文老师就简单地给你说这么多。文老师不图别的,就是希望你通过阅读,能理解中医的一些基本理念,感受到中医对病因病机的认识方法。文中所述配伍、方药,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
全文完。我感谢你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