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对糖尿病患者有影响吗?糖友能不能喝酒呢?本文告诉你答案

文 / 小安医生聊保健
2021-12-22 18:24

目前对糖尿病还没有根治措施,一般采用饮食、运动和药物治疗控制代谢紊乱,防止并发症,以维持病人的健康。

有些病人很注意饮食,亦能坚持服药,却照常饮酒。他们认为糖尿病主要是体内血糖过高所造成,与饮酒无关。甚至一些爱喝酒的人每天中、晚餐都会喝一点。

那饮酒对糖尿病会有影响吗?糖尿病患者到底能不能喝酒呢?

早在上世纪7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酒精与糖尿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就目前的研究来看,饮酒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着正向还是负向的关系还存在争议。

所以科学界目前并不推荐或者鼓励糖尿病患者饮酒。原因可以从两方面来考虑。

中医方面

糖尿病属中医学“消渴”范畴,中医认为,消渴病的基本病机是“阴虚燥热”。若长期过食肥甘、狂饮醇酒,会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最终形成“消渴”病证。

所以凡能导致阴虚燥热者,皆有引起“消渴”病证的可能。而白酒味甘苦辛、性温热或大热,在所有的饮料、药物及食品中,酒的热性居首。由此可见,中医学认为饮酒可引发、诱发或加重“消渴”病证

西医方面

现代研究证明,饮酒能导致肥胖,肝糖原合成降低,急性、慢性或复发性胰腺炎,动脉硬化,神经炎等,是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而且,长期饮酒一方面可诱发包括骨骼肌、脂肪、肝脏在内多种胰岛素靶器官胰岛素抵抗;另一方面还可直接损害胰岛β细胞胰岛素的合成和释放能力。严重时可能导致糖耐量降低、空腹血糖升高、糖尿,甚至发生糖尿病。

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服药控制血糖,如果在用药期间少量饮酒,会使药酶分泌增加,使降糖药物代谢加速,以致疗效降低。如果大量饮酒,则可使肝内药酶活性受到抑制,使胰岛素和降糖药作用增强,引起严重的低血糖,甚至于造成死亡。

而且,乙醛是酒精的中间代谢物,降糖药可抑制乙醛的分解,如果血液中乙醛浓度升高,可引起毒性反应,如呼吸急促、血压下降、恶心呕吐、出汗口渴和心动过速,甚至休克。

因此,糖尿病人可以喝酒,但应严格节制饮酒。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版)中指出:

(1) 不推荐糖尿病患者饮酒,若饮酒应计算酒精中所含的总能量。

(2) 女性一天饮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男性不超过25g(15g酒精相当于350mL啤酒、150mL葡萄酒或45mL蒸馏酒)。每周不超过2次。

(3) 应警惕酒精可能诱发的低血糖,避免空腹饮酒。

参考文献:

[2]韩俊侠, 金栋. 浅谈饮酒对糖尿病的影响及危害[J]. 西部中医药, 2011, 24(10):2.

[3]范芳, 龙洋, 陈娇,等. 饮酒与2型糖尿病及其常见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 18(30):4.

[4]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J].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18, 38(4):53.

[5]张伟. 为什么糖尿病人不能喝酒[J]. 新农村, 19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