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多囊肾发生肾衰,中西医结合控制病情稳定,中医如何治疗?

文 / 人民健康百科
2021-11-17 18:23

多囊肾又称Perlmann综合征、先天性肾囊肿瘤病、多囊病等。有两种类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型(婴儿型)多囊肾,发病于婴儿期,临床较罕见;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型(成年型)多囊肾,常于青中年时期被发现,也可在任何年龄发病。

本症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大多在胎儿期即开始形成,在成人以后才出现症状。囊肿起源于肾小管,其液体性质随起源部位不同而不同。多囊肾患者的肾小球囊内上皮细胞异常增殖是多囊肾的显著特征之一,处于一种成熟不完全或重发育状态,高度提示为细胞的发育成熟调控出现障碍,使细胞处于一种未成熟状态,从而显示强增殖性。因基因缺陷而致的细胞生长改变和间质形成异常,为本病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

本病目前尚无任何方法可以阻止疾病的发展。应早期发现,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及时正确地治疗已出现的并发症。中医在治疗多囊肾方面采取保守治疗效果良好。中医采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认为多囊肾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梯级导流,逐步让囊肿液体排出,使囊肿逐步缩小,控制病情。

男子多囊肾没治疗发生肾衰,中西医结合治疗控制平稳

病例:患者xxx,男,37岁,贵州人。早年没发现异常,一直认为身体健康。在8年前偶然发现尿中出现血块,在当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尿潜血、尿蛋白高,做肾脏CT结果提示多囊肾。因对多囊肾不了解,没重视,没有进一步治疗。

在3个月前因突发意识障碍,到某医院就医,血压214/130mmHg,肌酐578umol/L,被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多囊肾,西医药物治疗没见好转。

2021年2月25日到某医院就医,检查发现,尿素15.8mmol/L,尿酸433.1umol/L,肌酐565.9umol/L;血常规:血红蛋白121g/L。被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3级,慢性肾脏病4期,慢性肾衰竭,多囊肾。

专家立即对患者病情进行了会诊,制定了“中西结合系统化治疗”方案,清除体内毒素,修复可逆受损组织,逐步提高患者免疫力。经过治疗半个月后复查:肌酐368umol/L,其它各项指标得到了控制。患者出院回家,继续中药西药巩固治疗。

医生表示,多囊肾病没有特效治疗方法,关键是早发现早治疗。只要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以控制病情稳定。有些人即便发现了也不重视,在一些不良生活因素刺激下,病情不断发展,出现了肾衰竭,有的就医时就已经发生了尿毒症。肾病不同时期的治疗效果是不相同的,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定期体检,防止小病演变成大病。

中医如何治疗多囊肾病?

专家表示,西医对多囊肾的主要治疗方式是进行囊肿去顶减压术,这种方式并不能阻止囊肿的生长,并且对于囊肿较多或较深的患者作用不大。等出现尿毒症时,便建议做透析治疗或肾移植。多囊肾在中医学上无相应的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尿血”、“腰痛”、“积聚”、“虚劳”等病范畴。

《灵枢本脏篇》指出“肾大则善病腰痛,易伤以邪”。而《灵枢胀论篇》又有“肾胀”之记载,如“肾胀者,腹满引背央央然,腰髀痛”等描述,与本病的主证特点相类似。本病的发生多由于内则素体禀赋不足,外则内伤七情或饮食劳倦等因素,其病机为:肾精亏虚、气血不畅,痰浊内生,脉络瘀阻,痰浊与瘀血交阻于腰部而发病。

中医治疗多囊肾,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根据多囊肾病变不同时期的临床表现以及并发症,辨证治疗:1、痰瘀互结证。症见腰部疼痛、部位固定,或者腰腹部触及肿块,舌质紫或有瘀斑,治疗拟化痰、活血、散结,方选血府逐瘀汤合消瘤丸加减。

2、下焦湿热证。临床见腰痛、尿频,或有涩痛、口干苦,舌苔黄腻,脉滑数。治疗拟清热利湿,方选八正散或猪苓汤合小柴胡汤加减。

3、阴虚内热证。临床见腰部胀痛、尿血、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治疗拟滋阴清热,凉血止血,方选知柏地黄汤合小蓟饮子加减。

4、脾肾阳虚证。临床见腰痛、腰腹部肿块明显、面色晄白、畏寒肢冷、下肢浮肿,甚或全身浮肿、脘腹胀满、纳差、恶心,舌淡胖,脉沉细。治疗拟温补脾肾、活血利水,方选金匮肾气丸合四君子汤、桃红四物汤加减。

如果多囊肾病变发展到肾衰竭,出现肾性高血压、肾性贫血等并发症时,要中西医结合治疗。当病变进入到尿毒症期,并发症明显,难以保守治疗,要及时行透析治疗。

5、中医饮食疗方。(1)食用黄芪烧羊肉,先将黄芪洗干净然后切成片,然后加适量的清水熬成浓汁,最后将羊肉切成块,与黄芪汁混合用文火炖2~3个小时,然后再加一些调味的佐料就可以食用了。(2)扁豆炖田鸡。扁豆要适量,田鸡最好是散养的田鸡,将扁豆与田鸡混合在一起炖,大约3个小时左右可以食用。对于多囊肾的治疗有帮助。